港口鄉小東港村的徐光艷身殘志堅,靠著不懈的努力建立自己的種養專業合作社,用他勤勞的雙手和堅強的意志點亮了“殘缺”人生,在致富路上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今年42歲的徐光艷,還不到一歲時因故造成身體嚴重燒傷,因無錢治療,落下殘疾。徐光艷雖然從小殘疾,但他沒有被困難嚇倒。初中畢業后,聰明、堅強的他,自學手藝,盡管收入微薄,然而通過辛勤的勞動養活自己不成問題。
結婚后,徐光艷有了一雙兒女,生活壓力大增。如何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是擺在他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2010年,徐光艷經過深思熟慮,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同村好友在港口鄉塘口村一起投資30萬,建起了長源種養專業合作社,發展以養雞為主的種養殖業,然而他的致富路并不是一帆風順。
徐光艷說:第一次我把雞買回來養了接近三個多月,雞突然不知是得了什么病,二千多只雞一個月之內全部死光。然后另外二個股東退股,當時我真難呀,幾夜都睡不著,后來我想我一定要哪里摔倒哪里爬起來,我要繼續干。
天無絕人之路,縣殘聯在得知徐光艷的遭遇后,立即給他送來了兩萬元的幫扶資金,并給他爭取了縣農業銀行5萬元的無息貸款。在大家的鼓勵下,徐光艷樹立了再創業的信心。
徐光艷說:殘聯幫助我2萬元錢,并把農業銀行的副行長帶來了,幫我貸了五萬元的款,所以我再就這樣慢慢的找親戚朋友借點,終于把這個合作社還是搞起來了。
2013年,徐光艷發現市場對景觀樹的需求量大,徐光艷當即就在合作社發展苗木種植。通過兩年的發展,現在徐光艷的苗木基地固定投資達六十多萬,占地四十多畝,種有紫薇、紅葉石楠、桂花等景觀樹。合作社已形成“養豬、養雞、養魚、發展苗木”等多元化的種養模式。
港口鄉塘口村村主任汪俊良說,說個心里話,我佩服他這種精神,身殘志不殘,值得我敬佩。
徐光艷告訴 記者 ,無論創業的道路有多么艱難,他都會一直走下去,不僅自己要致富,還要帶動周邊的村民一起富起來,這是他最大的愿望。
徐光艷告訴 記者 ,無論創業的道路有多么艱難,他都會一直走下去,不僅自己要致富,還要帶動周邊的村民一起富起來,這是他最大的愿望。
徐光艷說,我是希望這個合作社一定要把它做下去,做大做強。我希望把周邊的人加入我這個合作社,一個人富不算什么,希望大家的朋友、周邊的人都把家庭建設好,這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