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水產科研部門利用承擔的農業部稻漁耦合項目平臺,與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專家合作,在沙洋縣毛李鎮開展稻田泥鰍生態原位繁育試驗喜獲成功,該技術為全國首創,進入推廣應用后可大幅降低稻田養鰍的投入成本,提高鰍苗的成活率,對于加速推進稻田綜合種養生態養殖模式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稻田泥鰍生態原位繁育技術就是利用在稻鰍養殖基地開挖的水溝中,通過插設簡易網箱,對養殖泥鰍進行催產后開展的泥鰍人工繁育技術。該技術無需建設孵化設施,無需培育泥鰍親本,繁育的苗種可直接投入到稻田中進行養殖,無需長距離運輸,苗種成活率高。它與苗種場的泥鰍人工繁育相比具有投入少、易操作、成活率高等特點。同時,按每畝稻田產100公斤成品鰍計算,需投鰍苗20公斤,需成本1000元,在實施稻田泥鰍生態原位繁育技術后,只需購買幾十元的泥鰍繁育催產劑,就可直接進行生產,每畝可為農戶降低苗種投入成本900元以上,目前該技術已正式試驗成功,我市科研部門將與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對該技術進行進一步完善后,確定稻田泥鰍生態原位繁育技術標準,將該技術在全省范圍內推廣,以降低稻田綜合種養成本,提高農民收入,促進稻田綜合種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