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多年積蓄,投入60萬元買了20噸足足一大卡車的銀杏種子開始繁育;沒有技術,他就重金請專家……
他就是丹東市北林經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勇,委身農村近20年,先后打造出東北最大的銀杏苗圃、全國最大的軟棗獼猴桃種苗繁育基地,并引領當地農民一起致富。
栽“搖錢樹”
一下買了20噸銀杏種子
王勇曾是一名下崗職工,憑借從親屬處借來的3萬元開始打拼。1996年,他在對外貿易領域淘到“第一桶金”,從此開啟了坎坷的創業故事。
銀杏樹,是丹東的市樹,他投入60萬元,買了20噸一大卡車的銀杏種子開始繁育。沒有技術,他花費重金請專家現場指導。種子繁育成功了,110多萬株銀杏樹苗長勢喜人,王勇便租了250多畝地全部移栽上了銀杏樹苗。
王勇坦言,這種樹長得慢,一年才長幾厘米,看著著急。“幼苗長到四五十厘米的時候最難侍候,有時會突然發病,還很難看出是什么病。那一刻,真有些心灰意冷,想放棄。”經過攻關,他找到一套對付銀杏樹病害的辦法。
如今,當初的幼苗長到直徑近20厘米粗,一個“東北地區最大的銀杏園”粗具規模。其間,王勇還與技術人員研究,充分利用銀杏樹下空間,發展林下植物,包括小葉黃楊、紫葉小蘗等幾十種珍貴樹種以及食用菌,這片銀杏園也正式命名為“丹東北林銀杏園”。2000年,隨著王勇的對外貿易和銀杏樹產業雙豐收,丹東北林經貿有限公司也應運而生。
培育“聚寶盆”
先讓農民富起來
2007年,王勇又開始涉獵農業前沿的種苗領域,并成立了北林農業研究所,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引進試管苗,做草莓、藍莓、蔓越莓等種苗的組培,并開發出藍莓果汁、果醬、果干等。
2012年3月,王勇帶領北林經貿有限公司投入600萬元資金,在湯山城鎮龍泉村建立了種苗繁育基地。現已建成標準溫室大棚16座、冷棚8座,年產藍莓種苗200萬株、軟棗獼猴桃種苗300萬株。北林經貿有限公司的種苗繁育基地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軟棗獼猴桃種苗繁育基地,不僅輻射東北地區,而且銷往云南、貴州、四川、江蘇等地以及韓國、日本朝鮮等國家。
他常說:“干咱這行,只有先讓農民致富了,企業才能發展壯大。”2012年,他向70多戶村民免費發放了1萬多株樹莓樹苗和美國大榛子樹苗,價值30多萬元。2014年,又向295戶村民免費發放1.8萬余株軟棗獼猴桃樹苗,價值60多萬元,用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
王勇說:“我們只做兩頭,即做種苗的培育和市場的開發,把中間環節交給農民來做。一來減少成本,二來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作為丹東市政協委員,王勇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公司安置百余名大學生和下崗工人就業,先后招募了千余名農村剩余勞動力。他還經常慰問臺胞臺屬,出資“愛心協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