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育經營主體。在栽培模式上推行“果+藥”、“糧+藥”等立體生態種植模式,并在生產中不斷總結完善,在運行機制上實行政府引導和業主牽頭相結合以大戶發展為示范,主要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 “公司+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以合同、訂單和保護價格收購的利益聯營機制為紐帶,規范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或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二是強化生產投入。在不改變農用地用途的情況下,鼓勵將土地的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有償轉讓或以作價入股方式進行開發經營,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土地和合理利用適宜種植藥材的土地,有效地調動能人、大戶。政府還將對種植中藥材的大戶給予一定的優惠扶持資金,用于土地種植補貼,促進中藥材生產的有效發展。
三是明確職能責任。為切實抓好中藥材產業建設,鄉政府成立中藥材產業化建設領導小組,由鄉長劉光華同志任組長,分管領導冉樹洪同志任副組長,鄉黨政辦、農服中心、財政所、扶貧辦有關同志為成員,負責全鄉中藥材產業建設的組織、協調和項目規劃,同時成立中藥材生產管理辦公室,加大對中藥材生產的檢查督促工作,由農服中心主任負責處理中藥材生產的日常事務。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確保我鄉中藥材產業健康正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