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邢臺市南和縣,有個全國產量最大的天花粉種植基地。然而種植天花粉的歷史在這里也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天花粉種植項目引進并做成全國最大呢?記者近日來到南和,見到了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創業者董謙。
今年30歲的董謙,畢業于秦皇島燕山大學國際貿易專業。思想活躍、聰明、愛玩、喜歡接觸新鮮事物,這是董謙給人的印象。
偶然發現種植天然粉的適宜環境
董謙從小就經常跟著做藥材生意的父親全國各地跑,十幾歲時,他就對哪里種什么藥材、品質如何有了了解。
一次,他在南和縣田間見到野生的天花粉。查閱藥典得知,天花粉適宜生長在河南、河北。這個發現讓他十分興奮。自己的家鄉就適宜種植,何苦跑到外地收購呢?于是他決定到最近的中草藥種植基地保定安國去學習種植技術。
從安國回來,董謙回到老家南和縣,租了3畝地,試著種植天花粉。邊實驗邊種植,第一年產量達到300公斤,和安國農民種植的產量持平,但是成本卻高出一倍。第二年,他又租了30畝地,劃出一片實驗田,繼續實驗、改進……成本不斷下降、效益不斷增加。2012年,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一畝地產量達到500多公斤。
幾年里,董謙吃住在田間,踏踏實實地研究天花粉的種植。他成立了公司,采用公司化管理模式運營農業生產。在原有3000畝的基礎上,他還帶動周邊幾百戶農戶種植了2000畝,形成了5000畝的天花粉種植基地。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并常年收購,農民一年畝收入由曾經的1000余元提高到5000元。
如今,這里已發展成為全國產量最大的天花粉生產基地,并被國家認定為標準化天花粉生產基地,完成了邢臺市天花粉種植領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華麗轉身。
種植天花粉的成功,讓董謙信心大增
2012年,他在原有基礎上又流轉了6000畝土地,搞起了苗木、中草藥間作。 “縣里鼓勵種植苗木,給出許多優惠的土地政策,但是苗木收益慢,前幾年很難有收益,也容易受市場影響,有一定的風險,如果跟中草藥兼做就完全可以彌補這些問題。”
果不其然,2014年,受市場影響,苗木的價格有所下降,而此時,一般的中草藥的銷售卻很穩定,利潤也補齊了種植苗木的消耗。
“以前與客戶見面,我會可勁打扮,力求顯得成熟些。現在,我會很隨意的穿著運動服,也不忌諱告訴別人我的年齡,年輕本來就是優勢。”董謙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下一步,我打算做菊花精加工,建一個糧食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