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王樂義:讓北方百姓冬天吃上新鮮菜

   日期:2015-04-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735    評論:0    
王樂義:讓北方百姓冬天吃上新鮮菜 
  人物小傳:王樂義,男,1941年11月生,中共黨員,高級農藝師,中國冬暖式大棚蔬菜創始人,山東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誠實守信模范、中國改革功勛獎章獲得者、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村十佳優秀人才。
 
  來自華北、東北的“80后”可能都還記得,20多年前的童年記憶中,在自家的飯桌上,冬天出現頻率最高的幾樣蔬菜是蘿卜、土豆和大白菜。那時候,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家家都要買上一二百斤的大白菜、土豆和蘿卜,并腌上一缸酸菜作為冬天的儲備菜。而現如今,北方老百姓冬季的飯桌上也能吃到黃瓜、西葫蘆、西紅柿、芹菜、油菜等各中反季節新鮮蔬菜。千萬別以為這些都是從南方運過來的,其實這些蔬菜都是本地生產的。這所有的一切都要感謝億萬農民都非常熟悉的名字——王樂義,是這位勞動模范發明創造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改寫了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
 
  1978年9月,王樂義被推選為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著干部群眾種果樹、拔“窮根”,村民們收入從幾十塊錢增加到一千多元。溫飽解決后如何能更有錢?王樂義想到了搞蔬菜大棚。
 
  “一冬燒上三四噸煤它還值不上黃瓜來,你說冬天不燒煤,光指著太陽曬能曬出黃瓜來?”村民們提出質疑。面對質疑和困難,王樂義就動員17個身富力強的黨員帶頭干。時任壽光孫家集鎮鎮長馬金濤回憶:“這十七個棚總投資十七八萬,接近二十萬,萬一失敗了不但群眾致不了富,還會出來十八個困難戶。”
 
  王樂義說:“誰知道誰編順口溜你說是,說樂義傻樂義瘋,怎么窮怎么折騰。好話沒一句。我怎么指責,唯有的辦法就是我們把大棚搞成功。就是說這個黨員干部要有這個能力。”
 
  正是憑著這一股子干勁兒和勇于開拓的精神,王樂義積極發展蔬菜大棚技術。塑料大棚不阻擋太陽輻射的短波輻射,但卻能阻礙地面的長波輻射,從而使大棚內熱量不能輻射出去,所以氣溫比外界較高,改善了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溫度條件,生產出反季節蔬菜,結束了我國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
 
  大棚收獲了,村里一下子冒出來17個萬元戶,村民們心動了。第二年,山東壽光市三元朱村建起了180多個大棚,戶均增收1萬多元,引起了轟動。但王樂義并沒獨享這把致富金鑰匙,從1990年開始,王樂義在全國免費推廣大棚技術,引發了一場遍及全國的“綠色革命”。
 
  1992年,無公害大棚蔬菜大面積試種成功,開全國先河;此后不斷引進新品種,種大棚果樹、花卉,搞無土栽培……王樂義又與來自美國、以色列等八個國家的農業專家和科研機構達成協議,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壽光國際農業科技培訓中心”,農民不出國門就能學到國際先進技術,取得發達國家認可的技術證書。他帶領鄉親們在調整產品結構、搞好科技創新上做文章,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合作,聘請專家學者指導,占領蔬菜技術“制高點”。隨后,大棚立體種植、大棚水果、大棚養殖等獲得成功。還派人到國外考察,引進了國內外150多個名優新品種。2001年,三元朱村和新疆一家企業合作成立蔬菜加工企業,推出以王樂義名字命名的“樂義蔬菜”品牌,產品銷往西歐、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地。
 
  王樂義,靠著勞模身上的勤勞、智慧、膽識,創造了“綠色奇跡”——試驗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結束了中國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掀起了一場以種植大棚蔬菜為標志的“白色”浪潮,被稱為當代中國農業的第二次革命。勞模,意味著“光”,是一種能照亮黑夜,溫暖人心的希望之光,王樂義帶著這種“希望之光”不遺余力地把技術傳到四面八方,使億萬農民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