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女博士和她的現代農莊

   日期:2015-04-1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11    評論:0    
 女博士和她的現代農莊
 
 
女博士和她的現代農莊
  坐落在北京昌平區百善鎮的阿卡農莊,208個蔬菜大棚如貝殼般整齊有序地排列在500多畝的土地上。走進農莊,散養著的雞、兔子、狗、鵝的叫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像這樣的生產基地,阿卡農莊在全國一共擁有3個,大棚多達600多個,農莊內產出的產品,僅蔬菜就有黃瓜、茄子、西紅柿等五六十個品種,此外還有昌平的蘋果、內蒙赤峰基地的牛羊肉和雜糧、河北肅寧基地的禽蛋和蔬菜,大山里的蘑菇……。
 
  走進溫熱的大棚,鮮綠的非洲冰草,摘下頂端的嫩芽,直接送入口中咀嚼,滿口生津;草莓棚里的草莓果并不大,但個個清甜鮮嫩;紅蘿卜、西紅柿、白菜、豆角……,這里所有的蔬菜都能吃出原生態的感覺,因為阿卡農莊最大的特色就是零農藥、零化肥、零激素的生態綠色農莊。“做農業只是為了讓更多人吃到放心的農產品。我特別喜歡到蔬菜大棚里去看植物恣意生長的樣子,自然帶給人的感動是沒辦法用金錢去衡量的。”阿卡農莊的掌門人江宇虹動情地對記者說。
 
  正是這位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商學院獲得DBA和市場學碩士學位后,又繼續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西方藝術史,并獲得美國美聯大學管理學博士,回國后曾任戴爾公司大中華區高管,又一手創辦了屬于自己的云服務公司的地道的上海姑娘,通過3年時間,成功地把IT企業的管理思路、創新模式應用于農莊經營,像經營她的云服務公司一樣來經營這個“云農莊”,逐一破解了農業項目缺資金、缺人才、缺商業模式等傳統問題,自己也從一個連麥苗都分不清的城市金領變身農業通。
 
  從 “云端IT女”到“田間農婦”
 
  博士畢業后,江宇虹先在戴爾工作,后來在2008年開辦了自己的云服務公司——道安晉通信技術。那個時候每天的工作就是組織員工寫代碼,搭建服務器平臺,做大數據分析。但朝九晚六的都市生活讓她越來越感到莫名的壓抑。“逃離”則是江宇虹與先生做出的決定。2009年,夫妻倆在順義租下20畝土地,自己畫圖紙、蓋房子、打水井,安裝太陽能設施,2010年10月,終于把家從北京市區搬到了位于五環外的順義郊區。
 
  走進一扇黃色的大門,一陣陣的狗叫聲,幾只鵝的叫聲吸引了記者的視線,“前兩天兩只鵝咬斷了火鳥的翅膀,到現在火鳥肉還沒吃完呢”!江宇虹在旁邊介紹說,穿過兩顆大大的槐樹,一排被微風吹拂的翠竹顯然從江南移植過來。只見院子里有幾片麥地和菜地外,種的果樹有:李子、桃、蘋果、梨、海棠、山楂、核桃、櫻桃、杏等,還栽種著銀杏、桂花、紫玉蘭、紫藤、紫荊、黃楊、紫竹、金鑲玉、三角梅等觀賞樹,丁香、玫瑰花、爬墻月季、金銀花、牡丹、芍藥、葫蘆、首烏等木本花卉及藥材則會在不同的季節里開得姹紫嫣紅,而草本宿根植物德國鳶尾、向日葵、大葉萱草、鈴蘭、薰衣草、金雞菊、睡蓮、石菖蒲、紫花地丁、狼尾草 等也在江宇虹和先生一手營造的順義農莊的院子里依次的燦爛著,就是在這田園風景和花果之香彌漫的世界里,順義的家成為了未來阿卡農莊的袖珍版。
 
  “最開始種地的原因特別簡單,就是因為我在2010年懷孕了,作為一位準媽媽,對食品安全格外重視起來。盡管超市里有很多標著‘有機蔬菜’標簽的食物,但作為消費者,其實很難了解背后的生產。當時我就想,那就自己種吧。于是我和先生開始在順義的家里種菜、種小麥、栽果樹、養雞、養牛,所有蔬菜水果肉蛋奶全部自給自足,院子儼然就是一個袖珍農場。”談及種地的初衷,江宇虹這樣回憶。
 
  種菜伊始,江宇虹請朋友們周末到家里來“勞作”,回報就是地里的菜。后來隨著兒子大蘋果的出生和成長,看著他在院子里隨手從地里拔起個胡蘿卜就吃、每天早上鉆雞窩找雞蛋、趕著羊去擠奶、在麥子地里撒歡、爬上山楂樹搖落一地的果子……江宇虹深切感受到田園生活對孩子童年的重要!再回想朋友們每次從果樹上采摘最新鮮的水果、收割小麥自己磨面粉時無以倫比的快樂,她意識到讓更多的人吃到安全的食物這件事比做IT工作更有意義,于是江宇虹萌生了將這種田園式的體驗做成一個項目的念頭。2011年底,經洽談她在昌平百善又租下了五百畝的大棚,真正打造起了一個都市農場。2012年1月15日阿卡農莊正式開始播種。辦昌平農莊的初期,她還要忙云計算公司的事情。但慢慢地,她發現將農莊做成有特色的現代農業的基地學問太大了。于是她將IT公司交給丈夫打理,一門心思鉆進《千年農夫》等書籍,走訪很多農業專家,研究現代農業的種植方法。很快,從沒接觸過農業,連韭菜和麥苗都分不清楚的江宇虹,成為了高級農藝師。
 
  農業是新的藍海
 
  “農業是能帶給人快樂的”。江宇虹從生物學角度介紹著她對農業的感情。“一方面,農作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農夫在田里種植,可以呼吸到充沛的新鮮氧氣,振奮精神。 另一方面,通過觸摸健康的有機土壤,或經常食用有機蔬菜,攝取到均衡而豐富的微量元素,從而增加人體腸道中的益生菌,形成健康的腸道菌群。根據海外《Nature》和中科院近幾年的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周圍密布著數量龐大的神經系統,所以又被稱為“腸腦”。健康的腸腦菌群與大腦之間通過腸腦軸連接,影響大腦,帶給人快樂”。
 
  為讓阿卡農莊種植的蔬菜成為真正的有機蔬菜,農莊則實現了零農藥、零化肥、零激素。農莊對土地資源的利用采用環保和生態的可持續種植方式。地里剩下的菜葉子經過發酵做堆肥,采取蟲吃蟲的生物原理來應對蟲害,臭氧消毒、利用中藥提取物預防病害。土壤的肥力靠多種微生物參與土壤改良,為作物提供天然更富營養的微量元素、糖分。江宇虹承諾:“阿卡種植的所有蔬菜百分百都有食品安全責任險,任何農藥殘留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最高可獲得10萬元的賠償”。 “
 
  那農作物生蟲了怎么辦?”江宇虹介紹說,不用化肥和農藥對于產品確實會有影響,但是通過生物技術完全可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對于常見蟲害,比如綠葉菜長了蚜蟲,則采用食蟲螨來治蟲,食蟲螨只吃蚜蟲不吃植物,絕對安全可靠。為此,阿卡農莊對日常的消毒環節格外嚴格,旨在將病蟲害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
 
  針對有機蔬菜價格高的問題,她分析認為“其實造成目前菜價高的原因并不是因為生產環節,而是中間渠道流通環節。只有減少中間環節才是降低菜價的一個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為此,早在2013年10月,阿卡農莊就嘗試進入1200家高端社區,實現冷鏈物流宅配,但因成本太高以失敗告終。2014年12月與京東簽訂京東生鮮自營協議、2015年1月與京東簽訂冷鏈合作協議,通過電商平臺的搭建,阿卡農莊真正實現綠色農產品直供銷售。
 
  “農莊前兩年都是配送到企業,物流問題沒有那么突出,第三年隨著個人會員的增加,配菜到家成了必需??僧敃r很多物流公司都沒有蔬菜冷鏈經驗,客戶收到后不是菜葉蔫了就是黃瓜摔斷了,投訴率一下子高了上來。為此,全公司上下開展《客戶體驗改進計劃》,從分揀、包裝、裝箱規范,甚至清晨6點跟車,從農場到倉庫,全程跟蹤冷鏈車最后一公里,找問題、改造流程,光包裝的設計就改進了十幾次。通過不斷糾正與實踐,投訴率一下子從20%降回到3%,這在整個行業都是相當不錯的。”江宇虹記憶猶新。 阿卡農莊是北京少有的沒有圍墻的農場,農場周圍的楊樹已發出了新芽。“農業正在成為繼房地產、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投資藍海。但是做農產品有的時候真的就是一念之差,一念之差決定了你能不能有好的收益,也決定了你能不能信守對消費者的承諾。我們在合同中向客戶承諾,絕對不使用化肥和農藥,絕對沒有激素。”也許正是這種對承諾、對規則的堅守,這些年來,阿卡的客戶流失率只有5%。
 
  做“云上”的農莊
 
  傳統的農業思維是先種植再批發,這樣的方式產銷脫節、風險不可測。江宇虹將IT思維移植到新農業生產上,將任何事情都流程化、系統化、標準化、數字化。她奉行的是3W(Who、Where、What)順序:目標人群是誰?她在哪兒?她的需求是什么?
 
  “農場就是一個IDC機房、溫室大棚是機柜,農民是IT維護人員,地里的一垅垅菜是服務器上面跑的運用,租戶把一年的錢打過來了我就給你一年的服務,你就等著收你的菜就行了。”這個IT博士,在2011年做這個農莊時起,就把農業和她的云計算緊密聯系在一起。
 
  江宇虹深知,農業是個投資周期非常長的產業,資金回籠緩慢。因此,阿卡農莊從一開始做的就是零投資、零庫存的模式。“自誕生之日起就是先有客戶訂單再進行生產,通過采取預付費模式,按需生產,按量定價,保證了良好的現金流,減少中間環節,解決了農產品的浪費問題,也保證了銷路,還免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具體說就是過去每畝蔬菜產出2萬元的產值在阿卡卻提升到10萬元。同時優質的農產品和美好的田園體驗又讓消費者不僅建立信任,而且將好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分享給更多朋友。阿卡農莊就是用消費者的錢來為消費者服務,消費者即投資者。”她說。這種反向思維,使得農莊在經營的第一年就實現了收支平衡。
 
  實際操作中,阿卡農莊提供大棚的租賃服務以及有機蔬菜的配送服務,通過采用會員制(分為企業會員和家庭會員兩部分),單位、家庭及個人均可租用農場的大棚種植和采摘。從2012年迎來第一個大客戶——甲骨文公司至今,農莊已經從最初的16個棚(其中有12個棚是為甲骨文公司職工家庭供應蔬菜)發展到600多個棚,共有近2萬名個人會員和包括殼牌、松下、大眾、IBM在內的200家500強企業獲得蔬菜大棚托管服務和農場體驗服務。阿卡農莊則根據會員的需求進行生產,愿意自己體驗的可隨時來種菜和采收。平時阿卡農莊幫助日常的生態科學種植,還定期組織各式各樣的種植體驗活動。難怪記者看見阿卡農場幾乎每一個大棚上都標有“名字”,有的大棚屬于某教育機構、有的大棚屬于某外企、有的大棚屬于個人…… 而最讓江宇虹自豪的事情是早在阿卡農莊成立之初,她就利用自己的IT優勢做了一個智能農業的APP,此后在2013年,阿卡農莊又為所有大棚安裝上了物聯網設施。通過這個移動客戶端和物聯網設備,可以提供實時上線的蔬菜視頻和照片,消費者也可以在手機端實時監控自己菜地的溫濕度、二氧化碳等23種農業監測數據以及種植品種生產全過程。“將IT技術用于現代都市農業,好比在城鄉居民之間搭一座信任、溝通、共同承擔的橋。”她說。
 
  近期,阿卡農莊又將APP和微信全面打通,實現了APP和微信的信息相互流轉和互通。消費者只需一個用戶名,就可下載微信和APP的企業信息,所有的信息是一套完備的系統,統一的數據庫在背后做支撐。截至目前,阿卡農莊已實現支付寶支付、京東支付,微信支付和銀聯支付即將開通。消費者通過網絡、移動客戶端、電話等方式,實現了便捷選擇配送時間和蔬菜品種??梢姡⒖ㄞr莊不僅僅是一家農業企業,更是一家基于云服務架構的農業服務公司。 此外,阿卡農莊在2012年9月成立了兒童自然教育促進中心,積極推廣孩子們的田園實踐,吸引了不少私立幼兒園和早教機構。“如果孩子從小知道如何與自然打交道,體驗與自然打交道的樂趣,這將是他一生的財富。”身為母親的江宇虹說。她希望農莊能與有關教育機構合辦一些課程,鼓勵更多的孩子走進自然。
 
  3年間阿卡農場規模不斷擴大。從最早第一個昌平基地,發展至今已擁有內蒙赤峰農場、河北肅寧三家農場,制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僅北京昌平百善基地就安排附近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創收100多名,其中45歲以上家庭婦女占90%,單個農民年均收入達到3.5萬元以上。并帶動附近的農家樂旅游日漸紅火。近日, 江宇虹做為阿卡農場的代表已被北京市農委評為北京農村發展“十大”杰出典型代表。
 
  江宇虹告訴記者,她最近正在忙于與北京平谷區果研所合作共建500畝果樹基地,同時每天還要接聽來自全國各地要加盟阿卡農場的合作電話,“我們將對加盟商輸出農場的IT管理系統、種植標準、食品安全保險體系及冷鏈配送服務體系,讓阿卡農場的技術為全國更多的農場服務。特別是今年還會將農場開到杭州西湖邊上,打造一村一島一山一谷的創新城鄉互動模式,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生活體驗為核心,聚合藝術、設計、手工藝綜合文化體驗。”江宇虹說著,眼里溢滿美好的憧憬。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