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趙建平:打造茶葉品牌,傳播茶文化

   日期:2014-07-21     來源:婺城新聞網    瀏覽:168    評論:0    
核心提示:  他叫趙建平,是婺江絲雨茶葉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婺江絲雨合作社現如今有1500多畝的茶葉種植面積,有中茶108、龍井長葉、烏
 
 
  他叫趙建平,是婺江絲雨茶葉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婺江絲雨合作社現如今有1500多畝的茶葉種植面積,有中茶108、龍井長葉、烏牛早、安吉白茶等多個品種,茶園基地位于塔石鄉大嶺、白龍橋鎮農牧場,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一年的銷售收入可達到300多萬元。剛在去年,趙建平又申報了家庭農場,希望可以更好地發展金華的茶品牌。“婺江絲雨”從創建到現在,能有今天的成績,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趙建平能夠體會了。
 
  “這是一項事業,要堅持一直做下去”
 
  問起趙建平怎么會從事茶葉種植的,趙建平告訴記者,自己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種植茶葉,1987年只是承包了一家鄉鎮企業茶廠做茉莉花茶的精加工。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茶葉加工生意并不好做,生產者和銷售者之間并沒有太多的制約,當商家賣不掉茶葉時,剩下的茶葉就有可能被退回來。在這樣的體制下,金華當時很多茶葉加工廠被迫關停倒閉。
 
  1991年,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趙建平意識到產品的重心不能只放在加工上,應該形成種植、生產、加工的完整模式,茶葉才會有銷路和利潤。也就在那一年,趙建平所在的臨江鄉農牧場開始了對外承包,將鄉農牧場里的茶葉地、黃桃基地以責任制的形式承包給農民。趙建平剛好需要這么一個茶葉基地,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將鄉里的茶葉基地承包了下來,借錢付清了當年的承包款。
 
  但是,剛起步的茶葉種植基地沒有廠房、沒有設備,只能通過粗放型的加工方式來生產茶葉,這樣的加工方式并沒有給趙建平帶來什么利潤。但看準了這個茶葉行業,趙建平還是堅持做下去,并且在第二年的時候,他續簽了合同,這一簽就是20年。
 
  他說:“從我承包鄉鎮企業做茶葉加工開始就決定把茶葉當作是自己的一項事業了,并會堅持一直做下去。”在他的努力下,1996年,茶葉種植基地有了點起色以后,趙建平又在白龍橋鎮農牧場里建起了廠房,增添了設備,解決了缺少供電設施、技術人員等難題。
 
  創品牌容易,如何將品牌推廣出去難
 
  從茶葉加工戶到創建自己的品牌,這一路走過來,趙建平并不容易。這20多年的摸打爬滾讓他自己也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了專業的評茶師。在趙建平辦公室的書櫥里,放著各類關于茶葉種植、管理、營銷的書籍。
 
  創品牌容易,如何將自己創建的品牌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呢?2008年,在趙建平的牽頭下,白龍橋鎮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將眾多分散在這一帶的茶農組織起來,在品牌、技術、信息、購銷、加工、銷售、儲存等環節上進行戶主合作,實現與市場的有效對接,形成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將婺城區的好茶推向更為廣闊的市場。也就在那一年,趙建平注冊了屬于自己的品牌“婺江絲雨”,這個具有詩意的名字代表的是金華人自己的品牌。“婺江,所代表的就是金華。絲雨,是形容細嫩、在清明春雨時節采摘的茶葉。”趙建平解釋道。
 
  這幾年,在金華市農業局、婺城區農業局的支持下,趙建平的合作社已經達到了現代化企業的生產標準,茶農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趙建平深知,只有好的茶葉才會得到市場的認可,消費者的喜愛,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有立足之地。為此,婺江絲雨茶葉合作社在提高茶葉種植加工品質上下足了工夫。合作社經常邀請省、市、區專家為社員們進行培訓,先后投入300多萬元對廠房、設備進行升級。在中科院茶葉研究所、浙江大學茶學系的扶持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茶廠已經通過QS認證、無公害基地認證,同時也是區級農業龍頭企業、市級名優茶特色基地、省級茶葉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婺江絲雨”這個品牌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和欣賞。
 
  名優茶的制作需要經過采摘、攤青、殺青、揉捻、解塊、初烘、足火、挑剔、包裝這9個環節,并且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而且加工工藝是改變茶葉品質的主要環節。加工好茶亦是如此長久而緩慢的過程,更何況是創建推廣出一個好的品牌呢?在和趙建平的談話中,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從初級的農產品到企業的品牌樹立推廣,這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去適應市場的需求推出更適合消費者的產品。”每年的農產品展銷會,趙建平都要帶上自己的產品前往。在向同行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在展銷會上發現自己產品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改進茶葉品質。
 
  把茶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
 
  在趙建平的茶園里,記者看到成片成片的茶樹,趙建平告訴記者:“茶葉最主要的收獲季節是在清明前后。平時都是對茶樹的管理期。茶樹最怕的就是倒春寒這樣的天氣。”去年的一場倒春寒加上9月份的旱災讓趙建平的經濟損失達到了20多萬元。
 
  受天氣影響的損失是在所難免的,這一點,趙建平比誰都清楚。但是,不管怎么樣,在趙建平的心里,還是對茶葉種植加工行業充滿了憧憬。現在,趙建平在塔石鄉大嶺農場海拔500米的地方也創建了一個400畝高山茶葉生產基地。對于未來企業的發展,趙建平打算建造一個集采茶、做茶、品茶為一體的觀光茶文化休閑之地,讓越來越多對茶文化感興趣的人能夠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用這樣的方式來傳播茶文化,也是對茶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揚。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