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額外收入”的不只是像顏勝一樣的貨車司機,記者了解到,在我市冷鏈物流市場洗牌后,冷鏈物流企業開始祭出補貼、幫助融資等手段,吸引商戶轉移。但與市場人氣的競爭激烈相比,冷鏈物流產業下端的配送則呈“缺貨”狀態,市場飽和度僅四成。
現象冷鏈市場補貼搶人
曾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凍庫,如今成為一片“熱”土。近日,位于白市驛的明品福冷鏈物流對外宣布,4月1日起市場全面啟動經營,對前往采購的商家和司機實行補貼政策。
據市場管理方向記者透露的消息,全面啟動經營后,將投入1億元,對市場氛圍進行培育。對于來市場的采購商,采購量在1噸以上每噸給予100元的補貼,上不封頂。對于像顏勝一樣,前來市場拉貨的司機,其采購量1~5噸補貼100元,5~20噸補貼200元,20噸以上補貼300元。
除了對下游的補貼,該市場直接給予進入市場的商家免租9個月,對一些大戶甚至直接一次性給予50萬~100萬元的補貼。昨日,一位曾在茄子溪市場做凍品生意的重慶商人告訴記者,最近前往白市驛的60多戶凍品商家幾乎都拿到補貼,如果沒有補貼商戶們都不愿再挪窩。
發力“拉客”的不只是白市驛的冷鏈市場。據記者從位于江北寸灘附近的凱爾冷鏈物流了解到,盡管市場還正在建設,但市場方面表示,對入駐商家設置專項流動資金,提供無障礙資金貸款;還與諸多銀行合作,為入園企業提供固定資產投資、按揭、流動資金專項貸款。此外,市場方還承諾每年固定投入百萬廣告營銷費用,做大影響力,在物業方面則將“以價取勝,租售優惠”。
相比于白市驛的明品福和寸灘的凱爾兩大新興的冷鏈物流聚集地,老牌冷鏈物流市場茄子溪也面臨著分流的壓力。一位接近該市場管理方萬噸物流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盡管目前十萬噸的凍庫仍處于飽和狀態,同時由于萬噸物流新市場還未建設,但已有不少商家搬走。市場為穩定老客戶,也開始在租賃服務外,為商家建立物流配送、第三方車隊等配套服務。
原因市場競爭日漸激烈
在冷鏈物流市場搶商家的背后,是重慶冷鏈物流市場供需關系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重慶一度是冷鏈物流的根基——凍庫最為緊缺的大城市之一。2010年,福建商人陳建德等來到重慶,在他的印象里,當時的重慶面對市場開放的凍庫容量不過20多萬噸,人均凍庫容量僅6千克,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但此后,重慶凍庫進入高速增長期。2010年,福建商幫敲定了在白市驛的冷鏈物流投資。陳建德告訴記者,明品福冷鏈物流總投資將達到28億元,目標是建設50萬噸級別的大型凍庫和凍品交易市場,截至目前,投入使用的已有15萬噸凍庫和5萬平方米的交易市場。
這并非個案。據記者從市冷藏冷鏈協會獲得的數據,在2010年,我市各類凍庫容量加起來僅為27.1萬噸,缺口達23萬噸。持續的凍庫投資后,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我市萬噸級凍庫達到18個,比2012年猛漲7個,這些大型凍庫的容量則更是翻了一倍。
一不愿具名的市冷藏冷鏈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萬噸物流已在白市驛規劃30萬噸凍庫的冷鏈物流基地,凱爾亦在寸灘的港城工業園正在建設10萬噸的凍庫……算上雙福農貿市場,還有一些超市自建的凍庫,今年底,重慶實際可以使用的凍庫容量將達到120萬噸。這意味著在近來短短的四年時間,重慶的凍庫容量翻了4.5倍。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與資金密集進入凍庫投資相對應的是,重慶市對凍庫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在2010年,重慶的凍庫需求量為50.5萬噸,如今已增長到超過100萬噸,翻了一倍。“從凍庫緊缺到供需平衡,市場競爭已開始激烈”。
在此背景下,市場上凍庫價格已開始松動。記者了解到,目前最為緊缺的茄子溪市場凍庫價格為每月150元/平方米,而在白市驛,其租賃價格已猛降到50元/平方米,比全國70~80元的平均價格還要低。
分析
艱難的“多選題”
打開重慶的冷鏈布局地圖可以看到,我市冷鏈物流一級節點將主要布局在九龍坡區白市驛,在渝北和巴南二環通道附近設冷鏈儲運設施,補充主城的需求。其它的二級、三級以及四級節點將,分布到涪陵、萬州、合川以及銅梁等22個遠郊區縣。
具體到主城,包括江北區的凱爾冷鏈物流市場、大亞灣水產市場,九龍坡區的萬噸冷鏈物流市場、明品福物流市場,以及大渡口區的茄子溪市場等,都是目前冷鏈物流聚集地,對商家來說,無疑是難以抉擇的“多選題”。
商家如何選擇?
“與補貼、促銷相比,商家更擔心市場是否做得起來。”某水產品經營商家楊海告訴記者,在2003年左右,初次下海做水產生意的他選擇在當時市內最大的茄子溪市場,但只堅持了一年,就退出了。
楊海告訴記者,現在回頭過去看,茄子溪市場無疑是成功的,但在他最初進入時,市場并未起來,“作為一個小老板,投進去幾十萬的本,折騰不起,一兩年生意起不來就完了。”
據楊海透露,就在他轉戰去做食品進口貿易后不久,茄子溪市場就火了起來。如今,他又再度進入凍品行業,落腳在白市驛,不過這時凍品生意也已成為他的副業,因此選擇在租金價格便宜的白市驛,“可以再等一段時間。”
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零擔物流協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重慶的物流格局大方向已定,對于其中的商家來說,改變不了這個大趨勢;但要看清楚趨勢,在選擇優惠與扶持的同時,應憑借市場嗅覺,根據自身市場發展的需求,選擇管理先進套齊全、交通占優的區域發展。
市場如何做活?
同樣的,市場的盤活對市場管理方亦是難題。上述負責人表示,冷鏈物流在重慶屬于新興產業,產業鏈條尚不完善,比如除了前端看得見的市場、凍庫外,后端的管理、物流配套,以及周邊的市場氛圍,將對冷鏈市場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該負責人看來,對眾多冷鏈物流市場管理方來說,一方面需要盡快解決產業鏈配套問題;另一方面,相關的物流企業形成跨行業性的互補合作關系,在保障市場知名度的同時,通過資源整合,在前期降低運營成本。
縱深
冷鏈配送待“配車”
相比資本對建設凍庫的熱衷,重慶的冷鏈物流配送環節可謂產業鏈條上的短板之一。行業統計信息顯示,從整個物流行業來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專業冷藏車占貨車總量的1%~3%,而我國的占比約為0.3%,重慶市的占比更是不足0.1%;美國的水果、鮮花、食品的預存保鮮率超過85%、冷儲運輸率超過99%,我國的預存保鮮率不足30%,冷儲運輸率僅10%;由此導致的損耗率高達25%,相比而言美國僅為1.7%。
冷鏈配送資源的稀缺,市場價格也高企。據行業人士透露,由于冷藏車輛起步價上百元甚至兩三百元,相當于普通貨車的三四倍,不少食品企業在選擇時,采取能忍就忍,用普通車輛進行冷鏈配送。
前述市冷藏冷鏈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冷鏈物流配送環節大量投資的企業并不多,冷鏈物流企業不逛是要建設市場,而要與全行業一起完善產業鏈,重慶冷鏈物流才有望短時間內成長起來。
據市冷藏冷鏈協會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重慶的冷藏車輛規模在1000輛左右,而實際需求要2500輛,嚴重供不應求。農投集團旗下農投恒天物流人士表示,在整個西南地區,專業的冷鏈運輸車隊都不多,農投恒天物流將在今年達到100輛冷藏車的規模,在西南已算數一數二的企業。
另一個方面,前述市冷藏冷鏈協會負責人認為,冷鏈物流行業還需要建設信息化供應鏈管理系統,對各種貨物進行跟蹤監控,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亦可以實現冷鏈物流資源的需求,供給信息與全市各連鎖經營網絡聯系起來,實現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網絡,最大化利用資源,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