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的陽光炙熱,王德文一邊擦汗一邊微笑。“桃子紅了,前段時間雨水多,我都擔心這些桃子今年的口感,現在看這個太陽,我放心多了。”
鎮寧自治縣丁旗鎮的桃園村包寨組,是安順近幾年來新崛起的“桃子專業村”。2003年引進艷紅桃后,經過10年的努力,去年全村種植的艷紅桃面積達到了2300多畝,去年,200畝進入盛果期的艷紅桃大豐收,創造了400多萬元的產值,使包寨組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7000多元。
說起給村民們帶來滾滾財源的艷紅桃,就不能不提起王德文。“沒有他,我們的桃樹不可能長得這么好,他是我們村的‘桃醫生’。”村民徐廷良說。
2003年7月,當時的包寨村村支“兩委”前往貴陽市永樂鄉實地參觀和考察后,引進了艷紅桃種植。當年,57戶農戶籌資自主發展艷紅桃種植,王德文就是其中之一。
一開始,村民們熱情高漲,但沒多久有的村民就打起了退堂鼓。“剛開始種的時候,大家都不懂技術,看到長蟲、落葉子都不曉得怎么辦,該打什么藥也不曉得,結的桃子品質也不好,所以有些人不想種了。”
王德文卻不想放棄,他買了許多果樹種植技術的書籍,同時向縣、鄉林業局的技術人員請教,逐漸摸索出一套“土辦法”。
“冬天用石灰加硫磺熬,然后包在桃樹表面,既便宜又環保,殺菌殺蟲的效果特別好。”幾年后,王德文帶頭成立起了艷紅桃專業合作社,把自己土辦法傳授給了其他村民。
“桃樹休眠期和早春萌芽前使用無機石硫化劑,桃樹病蟲害的發生率要降低60%至70%,農藥也用得少。”說起王德文,徐廷良豎起了大拇指。
2009年,包寨成功申報為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如今包寨艷紅桃林以其個大、皮薄、色艷似霞、香甜軟糯的品質已是聲名遠播,已遠銷貴陽、重慶、廣西等地,種植艷紅桃的產業效益,讓村民們發展艷紅桃種植熱情高漲,在市林業局的項目支撐下,包寨村又發展種植了1000畝桃林。
“下一步我還要去周圍平寨、水洞等組教村民們種植桃樹,爭取能發展萬畝桃園,逐步引進四月桃、鷹嘴桃、宮廷水蜜桃等品種,讓大家都學到技術,發一筆桃子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