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劉珍君:致富不忘鄉民

   日期:2014-07-16     來源:株洲晚報    瀏覽:169    評論:0    
核心提示:  見到劉珍君時,是在荷塘區樟橋村的幾百畝蔬菜基地里,她正在和員工一起將絲瓜裝車,滿滿一貨車,有三噸之多,下午就會被送往
 
 
  見到劉珍君時,是在荷塘區樟橋村的幾百畝蔬菜基地里,她正在和員工一起將絲瓜裝車,滿滿一貨車,有三噸之多,下午就會被送往蔬菜批發市場。劉珍君說,像這樣的“出貨”,最多的時候,一天會有二十噸絲瓜,最少也有五六噸。她說,自己就是個“返鄉創業農民工”。在2005年那一年,劉珍君偶爾了解到國家農業的政策好,于是賣掉自己的服裝廠,回到老家養豬種菜,沒想到,這一舉動,竟然帶來了商機。現在,劉珍君的蔬菜基地正在不斷擴大,每天凌晨五點多起床,到菜園里逛一逛,看收成、估銷量,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1、用“養老金”重新創業 劉珍君是株洲市荷塘區仙庾鎮霞山村人,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她進城經商,經過幾年辛苦打拼掘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她瞄準商機,進入南大門,開始在蘆淞市場做服裝批發,而且自己還有加工廠,憑借著誠信經營,以及對市場的敏銳把握,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直到2004年的一天,劉珍君偶然從電視上得知國家扶持農業的政策,不僅免稅還有補貼,不知怎么的,她就產生了回鄉創業的念想。第二年,她就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賣掉服裝加工廠,帶著多年在生意場上打拼積累的幾百萬塊錢,回到霞山村投資生豬養殖。而當時的她,也已經有40多歲了。回到老家后,她便建起了800平方米大小的豬舍,就在當年,出欄生豬就有500頭。
 
  “2005年開始生豬養殖,正好也是機遇,2005年的生豬價格是行情最不好的時候,這個時候進的豬仔成本很低,之后的兩年,生豬價格猛漲,這兩年嘗到了甜頭。”劉珍君說,創業之初,算是有個成功的開頭,但緊接著就是各種困難而至。2007年下半年,她決定將豬舍擴建,由首先的存欄500頭,一下擴建到存欄2000頭,自己養殖母豬繁育豬仔,但由于養殖技術問題,致使豬仔的成活率很低,且擴張太快導致防疫措施未到位,一次死亡生豬300多頭,損失達50多萬元。
 
  但是在困難面前她沒有低頭,認真總結了這次慘痛的教訓,劉珍君開始注重對科學養豬技術的學習,還專門去湖南農業大學學習養豬技術,聘請專家上門進行指導。依托基地科普惠農服務站,劉珍君建立了一支以基地骨干、科技示范戶為基礎的發展養殖小組。幾年的時間內,劉珍君的豬舍擴建到6000多平米,占地60多畝,年產量5000頭,年產值1000多萬。
 
  2、她的基地,已成為株洲菜籃子一部分
 
  豬養了這么多,那豬糞怎么處理,才能利用起來呢?于是劉珍君想到了發展農業。2011年,她成立了湖南仙水生態農莊。在株洲市荷塘區樟橋村流轉土地500多畝,搞蔬菜種植,自己出任農莊總經理,建立起“生豬養殖+有機肥綜合利用+種植業”循環農業產業模式,并完善了配套設施。
 
  2011年,劉珍君流轉霞山村土地搞蔬菜基地,“當時也是由于沒有經驗不知道種什么品種好,誤打誤撞全部種了油菜,認為油菜仔可以榨油怎么也不會虧。”劉珍君說,2012年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朋友說起油菜苔在長沙銷路很好,第二天就拉了2000斤油菜苔去中南菜市場,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早上,一晚上賣了35塊錢,等到早上8點,打了電話給我市某餐館的老總,這位老總最終還是勉為其難的收下了這2000斤油菜。
 
  “通過那一晚上,我總結出來:在株洲,油菜苔株洲市民還沒吃習慣,所以銷不開。”劉珍君說,第三天,她拉了2000斤去長沙馬王堆市場,不到一個小時2000斤油菜苔就全部賣完了;第四天,她又帶了4000斤去長沙,剛進市場就被前天買菜的菜販圍住了,只問今天油菜苔有多少,他們全部要了。
 
  后來,劉珍君才明白,為什么油菜苔的銷路會如此之好。原來是因為蔬菜基地的水質和土質都特別好,沒有任何污染、任何元素超標,豬糞做有機肥,所以種出來的菜特別好吃;加之平時又注重了菜的品質,和市場同類品種比起來要整齊好看,所以銷路很快就打開了。
 
  兩年的發展,讓劉珍君的“膽子”越闖越大,之后,她又擴大了霞山村蔬菜基地種植規模,現在基地已成為株洲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
 
  3、未來 她想和其他姐妹“抱團發展”
 
  致富后不忘當地村民。為了幫助周邊眾鄉親一起科學致富,劉珍君帶著當地村民一起種植、養殖,通過種植新品種蔬菜、養豬引進新品種擴大養殖規模。據不完全統計,在基地示范帶動和支持下,發展280余戶周邊農戶開展種植和養殖業,帶動就業1000余人,周邊地區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3165元,比荷塘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0878元高出21%。
 
  據劉珍君介紹,在基地中,95%都是婦女。有人稱她創建了一支精干的養殖“鐵娘子軍”。
 
  選擇在不惑之年,從零開始,開始創業,對于劉珍君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所幸的是,劉珍君將這把“命運之鎖”給緊緊握住了。現在,劉珍君的養殖場和蔬菜基地,已經多次被評為荷塘區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株洲市農村科普示范基地。2011年,還被評為湖南省農村科普示范基地,2012年,被評為湖南省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而劉珍君個人,也被評為 “十一五”城鄉科普示范工程創建工作先進個人,還多次被評為省、市、區的科技示范戶,湖南省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個人。
 
  劉珍君說,她和其他正在創業的姐妹一樣,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農業基地,但由于農業投資周期長、見效慢,而且受氣溫環境影響的因素較大,比如去年受干旱影響,有很多蔬菜、瓜果、水稻種植戶都受損嚴重。所以她們急需政策、科技和資金等支持。未來,她想和其他姐妹一起“抱團發展”,搭建一個批發與零售結合的平臺,進入株洲市民的餐桌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