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之家日子過得不錯
4.2米的層高、4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劉新民的家著實讓我們吃驚不小。“我們村有300多戶,幾乎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是這樣,現在再想找個住平房的人家估計是難了。”
今年45歲的劉新民有兩個孩子,“大兒子22了,在濟南讀大學,二兒子今年17,在徐州讀書。”談及孩子,劉新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在孩子的教育上,劉新民是絕對舍得投入的,“每年光兩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都要大幾萬塊錢,虧誰也不能虧了孩子。”
對于孩子的疼愛,在另一方面同樣可以體現:“你看我這房子,早在2003年就蓋了,因為人口少住不了,所以二樓就沒有裝修;再說如果裝了,以后肯定會過時,哪一天孩子結婚時想裝什么樣的我再幫他弄。”
劉新民的愛人,養殖季節時都是與丈夫一起吃住在養殖區,閑暇的時候會幫一些出海的漁船織網,每個月兩千左右的收入也夠日常開支了。
不讓送禮收入受點影響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從17歲開始接觸水產養殖,這么多年來,劉新民接觸的工作也多與育苗、養殖等有關,現在他更把水產養殖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從2011年初開始,劉新民承包了一個80畝水塘,塘子里混養著東方對蝦、蟶和梭子蟹。
在海水養殖過程中,給水塘換水消毒、給蝦蟹投放餌料,以及應對天氣變化、做好增氧防病等工作的艱辛,劉新民并沒有過多提及,“我們這活最忙的時候主要集中在6月到11月,這期間我和媳婦吃住都在塘邊,余下的半年時間就比較松快了。”
“這幾年行情還可以吧,每年除去四五十萬元的投入,好的年頭可以賺到二十多萬,差一點的年頭也有十幾萬!”對于這樣的收入,劉新民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滿意,“不光是我,在沙口像我這樣規模的水產養殖戶,還有四五十家呢。”
劉新民為我們倒了杯水,接著說道:“去年行情不怎么好,收入受點影響。”他朝我們笑了笑,欲言又止。
“能說說原因?”
“國家現在不讓請客送禮,好多機關單位基本不來買了,飯店進貨也少。”劉新民說到這里,似乎也有了一種解脫。當然了,不讓送禮只是一個方面,去年海里的梭子蟹大豐收,這也是價格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提前籌劃今年行情不孬
“別看我天天為這些蝦蟹忙個不停,有時候甚至累得不行,但我真心喜歡侍弄它們。”劉新民說,他喜歡水產養殖,能把它當成事業去做,他覺得很開心。接下來,趁著有一股激情和闖勁,加上自己的專業知識,他想在海水養殖上搞出一點名堂,也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通過養殖致富。
除了原有的80畝塘子,今年劉新民又承包了一個40畝的養殖塘,此前蟶苗已經入塘了,清明前后蝦苗蟹苗也將相繼入塘,到那時對于劉新民來說又將是更加忙碌的季節。
“估計今年行情孬不了!”望著眼前波光粼粼的水面,想想幾個月以后,自己那一百多畝池塘里蝦蟹歡騰,劉新民的眼里蕩漾著幸福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