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這里有一場特殊的比賽,選手就是這種背黑肚白的寧鄉花豬。
比賽規則很簡單,人趕豬,誰的花豬最先跑到終點,誰就勝利。
裁判:預備開始。
這邊已經跑到終點了,可這只小豬,還沒走到一半,這可難壞了這對父子。
游客:快點咯,我們要去拿(冠軍),我們拿不到冠軍了,快點快點。
游客:加油加油。
在加油聲中,這頭小豬終于慢慢悠悠地挪向了終點。
記者吳圓圓:之前參過這樣的活動嗎?
游客:很爽。雖然我沒有參加,但是我覺得蠻搞笑的。
記者吳圓圓:之前有見過花豬嗎?
游客:沒見過。在電視上面見過。
記者吳圓圓:你見過花豬嗎?
游客:好像沒見過。
記者吳圓圓:你覺得他長得怎么樣啊?
游客:很可愛。
今天,這些來自長沙城里的爸爸媽媽,帶著寶貝,專門來到豬場,和小花豬一起過六一。這場活動的組織者,就是曾青華。
曾青華:沒有想到這個現場這么火爆,我就是想通過這次活動,把城里面的小朋友跟家長們請到我們這邊來,然后跟豬親近,讓他們更多了解寧鄉花豬。
曾青華是當地的養豬大戶,用花豬做選手拉人氣,這樣的宣傳活動,在當地還是新鮮事。可是,在接下來的采訪中,村民對他的評價,卻勾起了記者的好奇。
村民曾果良:(他的)頭腦有點發熱,不清醒的人一樣。
村民曾軍培:我們說他是猛子,不想事,是猛子。
村支書曾培良:他一個大學研究生回家養豬,這個書白讀了,白讀了,沒有讀書一樣。我們農民自己也知道養啊。
這樣的風言風語,從曾青華回家養豬的那一天起,他每天都在經歷。因為他要養豬,家里也鬧得沸沸揚揚。
媽媽:講起這個養豬我就不支持你,越講越有氣。
姐姐:我真的很反對,很反對,他來一次我就罵他一次。
曾青華一度是寧鄉縣里的話題人物,他曾是縣畜牧局的一名公職人員,2007年,他辭去公職考了研究生,苦讀三年畢了業,他卻選擇回家養豬。然而創業一年半他就遭遇破產。誰都沒想到,一年后,他不僅讓企業年銷售額達到四百多萬,還帶動了45個養殖戶跟自己一起養豬。
那么,曾青華為什么辭去公職、讀了碩士還要養豬?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呢?
曾青華就是大龍村人,他家曾在村里窮出了名。2001年,他從湖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畢業后,曾跟人合伙在江蘇淮安開了家飼料廠,四年攢下了一百七八十萬。到了2005年,飼料行業競爭越來越大,他決定退掉了飼料廠的股份,回到寧鄉。
回來后,他順從了父母的心愿,考上了縣畜牧局帶事業編制的工作,2006年,一場席卷全國生豬行業的災難,他竟意外發現一個極具誘惑的商機。
曾青華:我就跟我周圍的人說,我自己確實也是這么想的,我說寧鄉花豬的事業可能就是我一輩子的事業了。
2006年3月,嚴重的豬疫情爆發,大批生豬死亡,養豬戶損失慘重。當時,曾青華每天都要去養殖戶家搞防疫,他發現白豬損失很大,但當地品種寧鄉花豬,卻很少受影響。這讓他很好奇。
周建華:這個花豬的發病率比白豬的(發病率)可能低20%30%左右,生豬發病主要是危害三元豬,白豬,地方品種的良種豬還是很少。
曾青華:我就想寧鄉花豬抗病能力這么強。當時覺得這個東西絕對是好東西,我就覺得寧鄉花豬肯定是好東西。
有了這個意外發現,曾青華開始留意花豬的市場行情。除了在網上查資料,他跑到長沙市里一看,花豬肉已經成了很多湘菜高檔酒店的招牌菜。
曾青華:寧鄉花豬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而且我們的資源優勢比較獨特,就是寧鄉這個地方生產。我覺得這個里面肯定就是商機。
曾青華覺得,良好的市場行情,加上寧鄉當地特有的品種,肯定可以掙錢。他當時就想辭職養花豬,可家里人一聽,劈頭蓋臉把他罵了一通。家人想不通,曾青華怎么會想要放下公職,去養豬?
曾青華:就是我真沒想過什么當官之類的,考公務員的話,我自己都找不出理由,我也只是說父母親他有這個意愿,我也不想讓他們太多傷心,也是完成他們一個心愿一樣的。但是始終的話也不是在我自己的線上跑,不是我自己的想法。
曾青華堅信這是個商機,然而朋友們都紛紛勸他,說的還挺有道理。
郭樂:它的瘦肉率那么低,而且現在是一個消費瘦肉的年代,寧鄉花豬不到40%的瘦肉,怎么樣把肥肉賣出去,我們當時也給他提過很多意見,也勸過他不要從事這個行業。
市場上常見的瘦肉型豬,瘦肉率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可寧鄉花豬還不40%,曾青華覺得這還真是個問題。他一琢磨,自己既不懂養殖,也沒找好銷路,更何況家里人這么反對,這事兒確實著急不得。這時候,他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
2006年11月,距離考研只剩下最后兩個月,他決定辭去公職去考研究生。家人覺得,讀研究生能謀個更好的職位,都十分贊成。連續兩個月,他幾乎每天都只睡兩三個小時,沒有人知道,他考研背后的秘密。
2007年9月,曾青華如愿考上了湖南農業大學預防獸醫專業,在學校里,他一邊學習專業技術,一邊到處調查花豬的市場。
曾青華:那我就慢慢通過市場調查,到底我這個豬肉的話,別人可能十來塊錢一斤,我的要賣到幾十塊錢一斤,別人能不能夠接受,我這些高端客戶能不能接受。所以我就慢慢做下市場調查,然后也跑了一些酒店,跑了一些客戶,但是他們給我的感覺是愿意接受,只要你這個東西確確實實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