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午,記者在濱海新區沿河路水產市場看到,市場內擺放著各種魚、蟹、貝類等水產品,既有新鮮的海捕產品,又有冷凍產品。“今年生意不好做,買的人特別少,飯店進貨也很少。”攤主董女士告訴記者:“以前我進一次貨不到一天就賣完了,現在進一次4天也賣不完。”在大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只有四五個人在攤位前駐足、詢價,出手購買的僅有兩名顧客,而且每人購買的總價都不超過100元。
記者注意到,盡管日成交量下降,但水產海鮮價格卻未出現明顯下滑。包括淡水魚在內,市場所售的水產品價格依然較貴。其中,梭子蟹母蟹每公斤價格在150元至210元之間,黃花魚每公斤為45元左右,扇貝、蛤等貝類水產品價格每公斤為16元至20元。“除了海蟹、海蝦等產品的價格比節前降了一點外,其他與節前基本持平。”從事多年水產銷售的吳女士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又趕到濱海新區河西水產市場,發現海鮮攤位主要以小海鮮和雜魚為主,其價格也與節前基本持平,個別產品甚至還要高于節前。“現在攤主們進貨少,加上現在南方水產貨源少,本市也有一些水產品到南方銷售,所以價格自然比較高。”一位攤主說。
據業內人士分析,正月十五過后,隨著氣溫回升,海上捕撈量加大,加上養殖海產品上市,海鮮的供應量也會變得充足,屆時,水產品還有降價空間,特別是海蟹、海蝦等高檔海鮮的價格將明顯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