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村支書十年,他認準了一條道——產業富民。靠膽識、技術和奉獻,不僅帶富了本村,還帶動了三鄉十二村的大棚菜生產,成為全縣產業興村的典范。
他叫修華,臨西縣搖鞍鎮鄉修棗科村黨支部書記。2005年上任以來,他和支部一班人堅持產業富民的理念,結合鄉土實際,發展壯大蔬菜種植。
創業伊始,群眾有顧慮,他帶頭從壽光引進山藥試種,當年盈利2.5萬元,在他的影響下,全村種植山藥200多畝,增收100多萬元。為破解技術關,他多次奔赴山東壽光求賢招才,一次不行,跑兩次,兩次不行,跑三次,他用真誠打動了壽光蔬菜種植狀元張昭東,促其舉家落戶臨西,從此村民種菜有了技術保障。他不計個人得失,無償把自家兩個大棚贈送轉讓,一個供低保戶謀生,另一個供張師傅做試驗。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發展蔬菜大棚370個,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建起了高標準的蔬菜批發市場,村民年增收800多萬元,輻射帶動了三鄉十二村的大棚蔬菜發展。
修棗科村成為了產業興村的典范,而創造佳績的修華已對未來有了更長遠的打算。修華說:“我們將繼續在‘提質增量、蔬菜興村’上做文章,引導菜農種植和擴大適銷對路的品種和效益較高的名特優蔬菜品種,在實現‘一村一品’的同時,發揮規模優勢,積極占領附近縣市蔬菜市場,真正讓棚間種菜的小路成為十里八鄉百姓們致富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