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歸博士,生態農民。他叫呂志江,他的公司里,盛產不施農藥的有機大米和蔬菜,還有經過處理沒有異味的“垃圾”。
34歲的呂志江是土生土長的華容農村人,2003年本科畢業后赴日本留學,成功獲得了生物工程學博士學位。2014年他放棄在日本高薪的工作,回到家鄉創辦湖北省江湖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和許多“高大上”的選擇相比,他創業選擇的是和“垃圾”打交道。呂志江為什么會回鄉做農民?“因為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在日本又接觸到了生態農業這個領域,所以會有這樣一種情結,希望能夠做成屬于自己的生態農業。”呂志江希望在無毒無污染的土壤里,長出讓每個人都能吃上的健康食品。
自2014年1月回國后,呂志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建起了自己的辦公樓、生物肥處理廠房、水稻實驗田和生態凈化池。
堆放著大量餐廚垃圾的廠房是公司最核心的地方。這些餐廚垃圾在處理過中,使用了呂志江自己培育的中溫耗氧微生物。該微生物在處理過程中,不僅不會給周圍環境帶來任何的負面影響,而且還能把垃圾中的糞大腸菌及雜菌殺死,使得農作物避免病蟲害。
現在,每天都會有大約6噸左右的餐廚垃圾送到廠房里進行處理,這些垃圾經過大概一周的時間,都會轉化為生物肥用到呂志江自己的水稻實驗田里。除了無公害的生物肥,呂志江還建起了專門的生態凈化池,凈化水質作灌溉用。呂志江種植的大米雖然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已經受到了嘗過的親戚朋友們一致好評。目前,大米也在進行有機認定,準備在2015年推向市場。
為了這些項目,他早在四年前就做了一個“有心人”。此前的四年間,他曾去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做過調研。創業剛開始時,他每天還要雇人雇車去找餐廚垃圾,光是此項花費一天就要將近2000元。各級政府對這個項目也非常支持和重視,領導多次到公司來視察。華容區政府不僅在全區開始推行餐廚垃圾的無公害處理,還即將和呂志江的公司簽訂一份餐廚垃圾的處理合同。
經過一年的探索,呂志江也逐漸摸清了門道,公司的有機垃圾處理廠于2015年1月正式投產運行。他計劃在2015年建起自己的大米加工廠和糧倉,在未來的5年中還計劃建設與生態農業相配套的研究所。未來還將計劃建設起自己的養殖廠,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農業鏈。他希望他的這種零排放的種植理念、綜合循環的農業經濟模式,能夠為農業轉型起到推動作用,為未來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做出貢獻。
“大家能夠吃上綠色、有機、安全的農產品,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的保護,我的生態農業夢也就算實現了。”呂志江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