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安陽市龍安區龍泉鎮樓莊村的河南天錦園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苗圃基地,工人正在修剪苗木。
“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它需要你堅定自己的目標,并且不斷為之努力。”該公司總經理李文軍這樣告訴記者。
1997年,21歲的李文軍中專畢業。畢業之后,由于興趣使然,他便在河南農業廣播電臺當了電臺主持。雖然工作安穩,但他總感覺有些不太適應。此時的他對未來充滿困惑,不知道該選擇怎樣的道路。1998年,李文軍回到家鄉龍泉鎮,這里是有名的花卉之鄉,許多長輩靠種花為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家在花卉之鄉,爺爺和父親都是種花的,那我便‘靠花吃花’吧!”李文軍暗自下定了決心。
李文軍的爺爺李景山因有抑花期改開之能被記入《安陽郊區志》,李文軍的父親也是當地有名的花師,縱使李文軍沒有專門學習養花育苗,得天獨厚的條件也為他帶來不少便利。說干就干,開始,李文軍當了一段時間的苗木經紀人,幫一些苗木種植戶尋找買家。初出茅廬的他雖知曉這條道路并不那么好走,但憑著一股子熱情,他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到了2000年,李文軍已經不再滿足做一個苗木經紀人了,開始逐步接一些小型的綠化工程。做綠化工程需要資本,工程未完成之前,客戶是不會結賬的,此時的他并沒有足夠的資金,只能向親朋好友借錢。零零碎碎的工程做下來,李文軍有了一些資本積累。到2004年,他接下山西長治某大型煤礦200萬元的綠化工程,這為他增添了信心——付出總會有回報。
經過將近10年的資本積累和經驗積累,2007年1月,李文軍成立了河南天錦園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之后,業務逐漸多了起來,但同時也帶來許多問題。由于一些工程較大,苗木需求量也隨之增大,但在安陽本地并沒有大規模的苗木種植基地,多是一些散戶種植,難以滿足工程需要,李文軍只能到外地去購買苗木花卉,有時候甚至跑到幾千公里之外去尋求苗木花卉。尋找的過程并不總是順利的,有時會遇到一些賣家無中生有,以次充好,甚至是坐地起價。由于去外地采購苗木距離遠,成本也隨之增加,再加上那么遠的距離,苗木成活率更低了。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李文軍只能硬著頭皮上,哪怕成本高點兒也要以最好的質量完成工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以過硬的技術和負責的態度,河南天錦園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迎來了自己的春天:2007年被評為河南省建設工程質量先進企業,2008年被評為年度省級優秀施工企業。2011年對李文軍來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公司通過招標接到了一個大工程——1600萬元的綠化工程。至此,公司規模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由于龍泉鎮搞花卉種植的農戶小而雜,花卉規格也不盡相同,外地的苗木不好采購,而本地又沒有大規模的苗圃基地,李文軍逐漸萌發了建立自己的苗圃基地的想法。2013年,天錦園林苗圃基地正式建立,到2014年,已經有600余畝。苗圃基地建立后,該公司總算有了自己家的“菜園子”,不僅保證了自己使用,也為其他客商提供了大量優質苗木。
有了苗圃基地,苗木資源有了,但種苗資源又是一個大問題。2013年,該公司又拓展了種苗業務。種苗不好培育,在此之前,李文軍也沒有培育種苗的經驗,只能不斷摸索查詢,在多次失敗之后,李文軍專門跑到農校向專家教授學習,并不斷外出考察學習,經過不斷嘗試,終于掌握了種苗育苗的全套技術。
2013年,李文軍被評為龍安區勞動模范,該公司引進的紅火球紫薇在第十四屆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上榮獲特色產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