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桑植縣人潮溪鄉,說起謝雙初,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靠水吃水,以網箱養魚發家致富,并帶動周邊群眾一起走上小康路,成為遠近聞名的“魚王”。
臘月廿八,記者來到人潮溪鄉紅旗村謝雙初的養魚基地。放眼望去,碧波蕩漾、網箱連片,蔚為壯觀。見到53歲的謝雙初時,他剛與湖北客商談完生意。問客商為何大老遠來這里調魚,客商這樣說:“我就喜歡買人潮溪的魚,因為人潮溪的魚綠色無公害,魚肉嫩且味道鮮美,很受市民歡迎。”
“這個網箱寬10米、長15米,可養魚2000尾左右。”謝雙初見記者來采訪,急忙趕來介紹情況。
記者閑聊中得知,謝雙初以前在村里開百貨商店,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一個“養魚致富”的節目讓他受到啟發。他先和別人合伙養殖,學習技術,積攢資金。到了2000年,他獨立創業,投入5萬多元,購置了5個網箱,開始了自己的“魚王”夢。當年,他賺得5萬元。
“網箱養魚,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管理輕松。”賺得第一桶金后,他集中精力養魚,擴大到30個網箱,成立了桑植縣富漁生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去年,他創收100萬元左右,村民都夸他為“魚王”。
謝雙初網箱養魚發財了,村民們紛紛行動起來,向他取經學習養魚技術,他總是傾力相授毫不保留。2002年,謝雙初贏得群眾信任,被選為村支書。為帶動村民養魚致富,他動員全村村民抱團發展“網箱養魚”。
為確保養魚獲得好收益,謝雙初經常到周邊的村現場指導養殖戶,或請縣水產局專業技術人員前來共同研討解決有關問題。如今,紅旗村已發展網箱養魚120戶300多個網箱,每個網箱里高密度養殖1萬尾魚,年產魚累計50萬公斤,創收500多萬元。養魚成了村民的“致富產業”。
“我們養魚有5年了。這8個網箱,年產量差不多2噸,每年純收入20萬左右,稱得上是我們農民的致富魚箱。這得感謝我們的帶頭人‘謝書記’。”養魚戶卓伯珍說經常有人開著車來魚塘邊購魚,銷路很好。卓伯珍是村里的帶動戶之一,現在有8個網箱,養了2萬多公斤草魚,配備了1個增氧機、1個投料機。
面對村民們的稱贊,謝雙初則說,自己一個人富不算什么,大家富才算富。如今,謝雙初已不滿足于“魚王”稱號,他把眼光又投向了山上,著手種花卉苗木發展生態旅游,他要讓村莊更美,致富門道更寬,生活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