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南省洞庭漁鄉漁民的幸福生活

   日期:2015-02-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4    評論:0    

  大年初七,陰雨綿綿,記者駕車來到洞庭湖畔的沅江市萬子湖鄉澎湖村。

  村里春節的氣氛還很濃,老遠就看到大紅的拱門、喜慶的燈籠,聽到時不時響起的鞭炮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

  走進車洲村民組的王建家,王建正在收拾碗筷。見到我這個老鄉,她就打開了話匣子——

  在漁鄉,每年3月到7月是禁漁期。今天一大早,老公、兒子、媳婦和老公的兩個兄弟就開車去長沙了。三兄弟在長沙縣黃興鎮經營了一家酒店,初八開張,酒店主打洞庭生態魚,生意蠻火,每家每年能分個三五十萬元。每年7月禁漁期過后,老公就把店子交給兒子媳婦,回村駕著自家的大船,兩口子跟著村里的遠撈隊,浩浩蕩蕩出湖打魚。全村80多條船,一個漁季最少能打回2000噸魚。禁漁期一到,老公又回酒店當他的老板。

  記者羨慕她的好日子。王建說,村子里比我好的一大把。東湖紅片組的鄒云輝,過去窮得叮當響,2009年省里實施漁民上岸政策后,政府免費送他去學了電腦和駕駛。他膽子大,貸款買了兩臺水陸兩用挖機和三條船,一家5口人發狠搞,現在年收入有近百萬元。

  “村里的漁民除了上年紀的,大都在打魚外謀了第二職業。”村支書李光輝在一旁告訴記者,三屆省委書記心里都記掛著咱們最底層的漁民兄弟,一項項解決實際困難,出錢給咱們學手藝,不然借我們一個膽也不敢丟掉吃飯的家當。

  長年在洞庭湖上漂泊,住無定所,大多身患血吸蟲病,生活異常艱苦。這就是洞庭湖漁民過去生活的真實寫照。

  從張春賢到周強,再到徐守盛,三任省委書記多次深入湖區,實地了解漁民解困工作。從全面啟動洞庭湖區專業捕撈漁民上岸定居,到堅決打好漁民解困攻堅戰,一屆屆接力,一樣的深情。到去年底,僅漁民上岸定居一項,省委、省政府就累計投入4億多元,解決了全省1.5萬漁民上岸定居問題。

  李支書拉著記者走出門,指著門外剛修整的路、剛翻新的屋頂和粉刷過的外墻:“這是農歷年前搞的,省里為這個又拿了100多萬呢。”

  聽說有當省報記者的老鄉進村了,漁民們紛紛從麻將桌上、電烤爐旁起身,圍了王建家一屋子。漁民們粗獷的笑聲就像洞庭湖的號子一樣動聽。

  64歲的吳登科,一身柴油味,指甲縫里都是油垢。這個5歲成孤兒、13歲跟著村里人上船打魚的老漁民,總是樂呵呵的。“老吳,還有么子困難要我反映啵?”兩杯芝麻豆子茶、三碗甜酒下肚,身為洞庭女兒、漁民后代的記者嗓門也提高了八度。

  “岸上有屋,門口有水泥路,屋里有自來水,每年政府還直接打5000塊錢的禁漁低保、燃油補貼到我卡上,我們知足了吶。”他撓了撓頭,想了想又說,“硬要我講啊,我老了,快打不動魚了,要是政府還能幫我們漁民辦個社保什么的,那就更加好噠。”

  “老吳兄弟,這事我一定幫您向上反映。”記者拍拍他的肩膀,借著酒勁就給表態了。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家鄉漁民的生活,猶如這個季節洞庭湖平原盛開的油菜花,涌動一波又一波的金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