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正式工作、有穩定的收入,但他不滿足于現狀,以敢闖、敢試、時不我待的精神,在黑木耳的“試驗田”里,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就是大興安嶺地區阿木爾林業局資源科管護大隊管護股股長李慶波。
今年44歲的李慶波自小生活在小興安嶺,對養殖黑木耳略有所知。當他看到阿木爾林業局生產的鋸末子都讓外地人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走用于養殖黑木耳時,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如果用這些鋸末子發展木耳養殖業該多好啊?
心動不如行動。為了學習黑木耳養殖技術,他回到小興安嶺,在養殖戶的菌室里日夜觀察木耳菌的生長過程,終于學會了如何配料、處理病情、田間管理等一套木耳養殖技術。
2008年,學業有成的他投資近10萬元,養殖黑木耳14萬袋,當年就掙了10多萬元,收回了成本。第二年,他擴大了投資,養殖了21萬袋黑木耳。就這樣,李慶波在旁人的眼中成了一個“不務正業”的人。
多年的養殖經驗,他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菌室管理方法:菌包上架前,先把室溫提升到30攝氏度,用高錳酸鉀和甲醛消毒;菌包上架后,把室溫再次提升到30攝氏度,用“古寶”滅菌,就完成了菌包的自然發酵流程;期間,還要做好通風換氣和測量室溫、袋溫。
2013年11月,在得知林區將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后,他果斷的在長櫻鎮投資17萬元,購置安裝了接菌、滅菌、動力電等設備,進一步擴大黑木耳養殖產業。
今年,他選擇了4個適合寒地養殖的新品種,生產黑木耳菌包14萬袋,并在阿木爾局全民創業示范園為菌包安了新家。
大興安嶺的木耳色澤黑、無污染、口感好,售價也高,但由于木耳養殖戶沒有品牌和產品質量論證,產品很難直接打入大城市的市場。于是,他便將自己養殖的黑木耳拿到小興安嶺韋河批發市場售賣,既省去了中間商環節,又保證了黑木耳的售價。可銷售卻還是他的一塊心病,他說:“若是在大城市建一個屬于大興安嶺的綠色產品批發平臺,直接面向消費者,形成市場連基地、基地牽大戶、大戶帶小戶的經營模式,這才叫做產銷一條龍。”
采訪結束時,李慶波正與工人在全民創業示范園內采摘頭茬木耳,一朵朵綻放的“黑牡丹”預示著李慶波的創業之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