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市水產養殖專業技術協會在位于桃渚鎮的浙江宏野海產品有限公司成立,約50位水產養殖戶加入協會,成為首批會員。至此,我市水產專業養殖戶有了技術交流、合作共贏的發展平臺,這也標志著我市水產養殖業向著抱團發展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市海岸線總長227公里,岸線資源豐富;灘涂總面積12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20平方公里。去年,我市海洋生產總值約93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5%。全年水產品總產量10.24萬噸,其中海洋捕撈產量9.22萬噸,海水養殖產量1.03萬噸。近年來,我市水產企業以浙江宏野海產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全市6家養殖企業發展;合作社以浙江宏海水產品為龍頭,帶動全市10多家海、淡水養殖合作社發展。此外,杜橋、上盤、桃渚三個沿海鎮從事魚、蝦、蟹、貝產品養殖的從業人員達1000多戶。
一直以來,我市諸多的水產養殖戶都是松散型經營,在設備、技術、銷售、人才等方面處于“一盤散沙”的發展局面。為促進全市養殖市場有序發展,我市成立水產養殖專業技術協會。“水產養殖專業技術協會成立后,將搭建起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為會員企業、合作社與養殖戶的經營與發展爭取政策,同時為養殖企業、合作社和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維護公平競爭與市場秩序,從而實現會員互動、資源互補、政策支持、共同發展的目標。” 浙江宏野海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當選為協會會長的黃元明告訴記者。
水產養殖戶秦選劍當天加入了該協會,成為會員之一。他告訴記者,我們水產養殖戶在養殖及經營銷售過程中基本上是單打獨斗闖市場,遇到技術、銷售、設備等問題就非常頭疼?,F在有了水產養殖專業技術協會,我們就可以在這些方面互相請教,一起協調解決問題,抱團實現更大的發展了。
市科協主席董敏告訴記者,我市水產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氣候優勢,但要提高水產養殖水平和質量效益,還要從提高水產養殖的組織化入手,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和工作方法,推進生態養殖業的發展,市水產養殖專業技術協會的成立將有助于水產養殖業在技術培訓與推廣、市場營銷等方面更上一個新臺階,使之逐步走上水產養殖品種優良化、飼料標準化、管理科學化、防疫制度化之路,為沿海養殖戶增收,漁業增產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