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2014年總結會在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召開。共約計120名崗位科學家及博士、研究生等參加本次總結會。
國家蝦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就2014年度中重點任務指標完成情況作了總結報告,其中包括對蝦重要病害有效防控技術與試驗示范、經濟性狀功能基因及分子標記的挖掘與利用、對蝦生長、抗逆、抗病品種創制與試驗示范、對蝦病毒病暴發流行與對蝦抗病免疫機制、養殖容納量提升的對蝦健康養殖技術、對蝦加工技術與高值化利用、對蝦決策與預測系統及產業政策分析和應急性工作八項人物指標。
2014年培育中國對蝦“黃海3號”越冬親蝦合計23000尾,越冬成活率85.35%,平均體長16.42cm。2014年培育無節幼體46億尾,仔蝦苗種近10億尾,完成中國對蝦“黃海3號”親體越冬和苗種培育現場驗收1次。
2014年度獲得生長兼耐氨氮新品系1個,該品系生長提高了16.97%,氨氮脅迫存活率提高了15.49%;獲得生長兼存活高雜交新品系1個,該品系體重提高了24.03%-24.88%,存活率提高12%-18%;獲得生長兼耐低鹽家系等抗逆育種材料1批。培育斑節對蝦“南海1號”、非洲品系等新品種的優質蝦苗1.5億尾左右,在海南、廣東等地進行示范面積1000余畝,推廣養殖5萬余畝。
2014年度“桂海1號”種蝦規格相比2013年有明顯提高,公蝦平均體重35g,母蝦平均體重42g,分別比2013年增重33.09%和52.03%,繁殖期親蝦體重和術后成活率與2013年相當,處于較高水平。本年度的親蝦交配率和排卵量與2013年相當:但死卵率較2013年降低了11.94%,每尾母蝦孵化幼體數平均達23.6萬,比2013年的20.39萬提高了15.74%,幼體孵化率較2013年提高了6.75%。
從2014年水生動物病原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得,多病原系統性檢測結果與多病原感染情況表明我國養殖對蝦基本生物安保狀況處于危機狀態。
對2014年蝦病調查的結果分析,今年WSSV檢出率較去年高,檢出率28%,主要為市場購買的鰲蝦和養成期的凡納濱對蝦,蝦苗未檢出;IHHNV僅在一批蝦苗中檢出,TSV和IMNV均未檢出。
全年派出團隊成員近50人次,到對蝦養殖主產區開展健康養殖技術培訓和服務。通過技術講座方式培養養殖人員近1100人次,免費派發技術手冊1500多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