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四川:種植大棚蔬菜發展循環農業 農旅結合助推產業發展

   日期:2014-06-17     來源:北緯網-雅安日報    瀏覽:275    評論:0    
核心提示:  11日,29歲的蘆山縣飛仙關鎮三友村禾茂大棚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李小紅,背著一筐辣椒和番茄到市場上售賣。  這是三友村禾茂
 
  11日,29歲的蘆山縣飛仙關鎮三友村禾茂大棚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李小紅,背著一筐辣椒和番茄到市場上售賣。
 
  這是三友村禾茂組村民用大棚栽種出的第一批蔬菜。
 
  作為當地產業重建的重要內容,從3月底開始,三友村禾茂組村民開始嘗試種植大棚蔬菜,打造綠色品牌的大棚蔬菜種植示范基地,探索有機農業發展之道。
 
  大棚種菜村民嘗甜頭
 
  遠遠望去,禾茂大棚蔬菜種植基地上,白色的竹架大棚格外醒目。大棚里栽種的茄子、番茄、黃瓜、冬瓜長勢良好。
 
  “長得都還不錯。”禾茂組組長、禾茂大棚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朝西走進菜地,給辣椒除草。
 
  大棚蔬菜基地所在地,去年還是一片油菜地。農房重建陸續完成后,村民們開始琢磨未來該發展什么產業增收致富。
 
  “禾茂組原本就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是以自給自銷為主,沒有形成規模。”李朝西說,產業發展就要選擇符合當地條件的特色農業產業。恰好中國扶貧基金會和深圳慈衛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在三友村有一個社區生計項目,鼓勵村民打造綠色品牌的大棚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并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
 
  項目啟動后,三友村禾茂組的15戶村民把自己的土地同其他村民進行了互換,集中在村內一片30畝的土地上立起了一座座白色大棚,并在4月注冊成立了禾茂大棚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經過兩個多月,大棚內的番茄、辣椒等蔬菜率先“出爐”。合作社的成員們也嘗到了科學化、規模化種植的甜頭。
 
  “要看溫度也要看濕度,大棚里種蔬菜,考慮的因素不少。”合作社成員劉明春表示,由于薄膜可以控制水分,蔬菜的產量提高很多。
 
  “現在看來,每個大棚種植的蔬菜長勢都不大一樣,有的大棚里菜苗根莖比較弱小。”李朝西介紹,下一步,合作社將繼續提高蔬菜種植的質量標準,并把竹子搭建的大棚改成鋼棚。
 
  目前,合作社正和成都一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接觸,商談未來蔬菜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的合作模式。李小紅預計,隨著大棚蔬菜的不斷發展,會有更多村民加入到合作社。
 
  產業發展未來有盼頭
 
  清澈的河水蜿蜒迂回流過三友村,受地理環境制約,當地村民進出村主要依靠一條鐵索橋。災后重建規劃的國道351線,正好從村后通過。屆時,三友村與外界的聯系會更加方便。
 
  飛仙關鎮也看到了國道351線的貫通為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地理優勢。該鎮黨委書記姜平介紹,飛仙關鎮將以三友村、朝陽村、鳳凰村、新莊村新村聚居點為中心,在“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川西田園生態長廊。
 
  市直機關駐飛仙關鎮群眾工作組也給三友村禾茂組發展循環農業、休閑農業提出了建議:建設一個野豬標準化養殖場,利用蔬菜殘葉養豬,配套修建沼氣池,解決蔬菜用肥問題,“豬—沼—菜”循環農業發展,解決養殖業普遍存在的面源污染問題;利用退耕還林,發展一個林下養雞場;建設一條從田園到山頭的旅游通道,形成一個小環線,將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耕文化融為一體,展現給游客。
 
  “順河一帶可以開發農家樂,種上小櫻桃、無花果等觀賞性強的植物,吸引游客前來休閑度假。”李朝西指著離大棚不遠處的山腳,談起了未來的發展。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