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柯橋區有關部門獲悉,該區華舍街道水面養殖清養、清遷關停工作驗收于日前全面通過,這也是柯橋區首個完成水面養殖專項整治的工作單位。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華舍街道轄區共清遷了1688畝養殖水面,今后轄區河道水質有望進一步得到改善。
同樣,柯橋區柯巖街道等其他3個街道,這兩天的河面上清遷養殖漁場也一樣十分忙碌。今年1月底之后,柯橋城區將再也見不到林立的漁箔網箱,屆時湖面景觀將更漂亮。
記者了解到,為落實今年“五水共治”工作,柯橋區今年將有9個鎮(街道、開發區)開展水面養殖清養清遷工作,計劃清遷治理總面積10781.5畝。到1月底之前,柯橋城區4個街道將完成6000多畝養殖漁場的清遷工作,剩余4000畝禁養水面主要位于相關鎮街建成區水域。
“對外蕩水域實行全面清遷治理,是為了改善水質水貌,杜絕水產養殖無序行為,提高城鎮品位。”柯橋區漁政站有關負責人陳國土介紹說,由于水面分散發包給漁場,日常監管難度大,導致江河水面箔樁林立,影響水鄉景觀,妨礙河道排澇、通航及清淤工程實施等。同時,一些漁場為提高產量,過量投放飼料,也成為了一種“水體污染源”。
據介紹,這兩年柯橋區已對城區柯橋、柯巖、華舍等3個街道包括瓜渚湖、大小坂湖在內的9000多畝外蕩水域進行水產養殖整治,對水面的漁箔等設施進行清遷,將這些水域劃入有關部門的統一管理。柯橋城區4個街道共有水域面積1.6萬畝,今年1月完成其余6000多畝清遷后,柯橋城區水域的養殖漁場將結束歷史使命。
“漁場不存在了,不是說不生產水產品了,市民以后可以吃到真正生態養殖的水產品了。”陳國土說,這次箔樁全部清遷后,水域僅進行增殖放流魚類,用來凈化水質、改善水生態環境。另外,根據有關水產養殖的規律,城區水面將采取捕大放小的捕撈原則,每年對城區水面捕撈權進行拍賣,由拍得者組織定期捕撈。
據悉,柯橋區于2012年曾對柯巖街道3000多畝水面的捕撈權進行公開拍賣。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籌備,近期將對瓜渚湖、大小坂湖水面水產捕撈權進行拍賣。
“漁場的漁民將成為捕撈隊的成員,他們只需要負責捕撈,而不用再為養殖分心,與執法管理部門一起參與增殖放流魚類的管護。”陳國土說,因為漁民捕獲的水產品不投放飼料,屬于真正的生態養殖,屆時市民也能吃上更加綠色健康的水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