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墊江縣硯臺鎮登豐村,村民正在采摘花椒。硯臺是花椒種植大鎮,全鎮1.02萬畝“九葉青”花椒今年全部進入豐產期,畝均產量普遍在1000斤以上,總產量預計可達5000噸,銷售收入3000余萬元。
11日,筆者來到云陽縣路陽鎮中和村采訪的時候,一個個村民正忙著往稻田里投放魚苗。
40多歲的村民李相東則站在田頭,拋灑糠麩喂魚。他家3畝多水源充足的稻田,今年全部放養了魚苗。
今年初,路陽鎮在中和村試點推廣“稻田養魚”綜合項目,發展水稻養魚示范區500余畝,放養魚苗10萬余尾。
“稻魚共生好處多,魚可以吃掉雜草和部分生物害蟲,飼料成本不高,同時可以降低稻田管護成本;另一方面,水稻可以給魚的生長創造良好棲息環境。”該鎮農技員劉華介紹,稻田養魚可以選擇鯉魚、鯽魚、草魚、鰱魚等品種,每畝放養300至500尾。
稻田養魚,事先要挖好魚溝、魚溜或魚坑,并設置魚柵。此外,稻田里要保持合適的水位,以免大雨時魚兒跑掉。
中和村海拔1200多米,氣溫涼爽,水源清澈無污染,生態環境良好。“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給稻田養魚創造了良好條件。”劉華說。
中和村是水稻種植大村,但由于稻田綜合利用效率低,畝收益并不高。因此,對于“稻田養魚”項目,村民普遍抱著濃厚的興趣。
“啥時放魚苗,怎么防魚病,稻田水要幾天一換……農技員都會上門指導。”這一點,讓包括李相東在內的村民十分滿意。
更重要的,是稻田養魚不費力還有賺頭。
李相東算了一筆帳:他家3畝稻田,水稻總產量可達3000斤左右;總共放養了900多條鯉魚,預計可產600來斤魚,每斤10元,銷售收入就是6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