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天氣越來越冷,“住“在池塘里的觀賞魚有點“怕冷”,為了讓他們安全過冬,養殖戶們紛紛把他們接到自己家里,住進了大溫室。這是記者日前在迎龍鎮馬頸村了解到的信息。
走進迎龍鎮熱帶魚養殖基地養殖戶雷澤勇家的魚室里,蒸騰的熱氣頓時撲面而來,一掃室外的寒冷。雷澤勇養殖了50萬尾觀賞魚,室內400多個平方的大溫室,室外燒鍋爐,室內鑄管道,保證室內溫度達到25-28攝氏度。
“溫度低于20度就容易生病,低于10度就容易死。我們每天都要細心地去照管它們,關鍵是觀察它們生病了沒有,吃飽了沒有。”已有20幾年熱帶魚養殖經驗的雷澤勇告訴記者,魚兒在溫室,還要進行病蟲管理、飼料管理和消毒管理,以提高魚兒的存活率。更重要的是,為了讓熱帶魚在春節后上市能賣到好價錢,魚兒必須在溫室里完成“換裝”。到底怎么個換法,他以目前較難養殖的鸚鵡魚為例為記者解密。
“鸚鵡魚主要是上色,不像其他的魚一樣,黃色的當然也有人喜歡,但顏色越紅越好,我們就是拿到溫室內,要銷售的時候,再把它上成紅色,它就會從黃顏色變成紅顏色。”據介紹,給魚兒換裝就是給他們喂食專門的紅飼料,只需每天喂1、2次,過一周左右的時間魚兒便能慢慢地變得鮮艷動人,銷量也會大增。
據了解,雷澤勇是我區最早開始做熱帶魚養殖的,剛開始在廣東、海南等地打工,無意間發現了養殖熱帶魚的商機。回鄉后把學到的養殖技術帶回了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心發展熱帶魚養殖業。原先在外打工年收入最高也就5、6萬元,而現在養殖觀賞魚每年可為他們增收5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