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光伏服務舌尖 農業供電領先

   日期:2014-06-12     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瀏覽:438    評論:0    
核心提示:  2012年5月,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感動無數中國人。《舌尖上的中國2》延續了第一部的拍攝模式,是一部探討中國人
   2012年5月,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感動無數中國人。《舌尖上的中國2》延續了第一部的拍攝模式,是一部探討中國人與美食的關系的食物紀錄片。在本片第一集《腳步》中,重點講述了各種美食在不同地域的演變和食物中對中國人“鄉愁”情節的一種演繹。民以食為天,對中國人來說,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莫過于在一天的辛勞后和家人坐在同一張桌子前分享食物的那一刻。數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遷,餐桌上的食物種類也與我們的先祖有了很大的不同。然而,不管日子如何變化,我們獲得的食物終究是我們用雙手獲取的。
 
  勞者得其食,這是對勞動者最大的犒賞。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土地上的勞動者們的勞動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中國的“舌尖”同時也是陽光下的“舌尖”,當光合作用與光伏效應碰撞結合的時候,科技與傳統迸現出最美麗的火花。在本文中,筆者將帶讀者們走進光伏的農業世界。“舌尖上的中國”有訴不完的鄉愁,舌尖上的光伏則是喜悅振奮的進步之花。當太陽直接發電用于農業生產的時候,這個世界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太陽能光伏農業大棚 未來農業的必選之路
 
  我國的溫室大棚面積世界第一,除非中小拱棚等簡易設備外,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的修建面積高達200多萬公頃以上。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假使能將這些透光屋面充沛應用,不但能夠節儉大度的田地資源,還能夠應用溫室本身作為光伏發電修建根基。建立的電力資源能夠直接供給應溫室內的照明燈、補光燈、卷簾機、灌溉設施、植保設施等應用。還能夠供應方圓居民和農戶出產和生存應用。
 
  農業光伏溫室大棚就是這樣一種集太陽能光伏發電、智能溫控、現代高科技種植為一體的溫室大棚。它采用鋼制骨架,上覆太陽能光伏組件,以保證光伏發電組件的光照要求和整個溫室大棚的采光要求。太陽能光伏發出的直流電,直接為農業溫室進行補光,并直接支持溫室大棚農業設備的正常運行,驅動水資源灌溉,同時解決冬季溫室大棚供暖,提高大棚溫度,促進作物快速增長。
 
農業和光伏“聯姻”,建立了“棚內種菜、棚頂發電”的新模式。以日光溫室為例,其頂部安裝120塊電池板的日發電量可滿足大棚卷簾機械、濕簾風機降溫系統、水肥一體化、二氧化碳發生器、植物生長燈等各種生產設備的用電需求,剩余電量可直接通過并網系統并入電網。
 
  隨著《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太陽能光伏生態大棚電站的模式劃定為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享受國家財政補貼,光伏農業大棚的應用在我國日漸興起。在2014年國家能源局14 GW的光伏發電目標提出以后,大規模的光伏發電應用也正式隨之提上議程。然而,隨之而來的缺地問題也日漸暴露出來。光伏農業大棚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就近農民的就業問題,還對農業有高效規模化示范作用。觀光旅游和生態農業一體化更是讓旅游結合構建觀光農業,與社區農產品需求結合,構建社區農場,與市民體驗結合構建開心農場等集高效種植、農業科普、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新型農業下項目。
 
  2014年4月,由青島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栽培,即墨普東華盛太陽能農莊的光伏大棚茶葉首次進入春茶采摘期,成為國內首批成功在光伏大棚中生長收獲的“光伏茶”。這種采用“陰陽光伏大棚”技術,為太空茶品種提供了適度溫和的光照,頭茬三兩三春茶叫價8000元,還供不應求。
 
  “漁光互補”:潛伏在太陽能板下的“蝦兵蟹將”
 
  對于占地較廣的大型光伏電站而言,日照時間長且擁有大片廉價荒漠化土地的西部地區無疑是第一選擇。但是由于西部地區遠離負荷中心,因此部分地區光伏電站的棄光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而在東部地區發展光伏電站,雖然不愁并網,但稀缺的土地資源成為制約大型光伏電站發展繞不過去的坎。針對這種情況,中電投集團首創“漁光互補”模式光伏電站,使以江南水鄉為代表的東部發達地區大規模發展光伏電站成為可能。
 
  到底何為“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所謂“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就是利用江南地區豐富的魚塘資源及蘆葦蕩灘來開發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采用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模式,并具有發展休閑旅游業的潛力。
 
  “漁光互補”模式在中國江蘇已成規模。這種模式充分發揮土地效益,對全國土地綜合利用與新能源產業結合發展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湖一期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20兆瓦,占地約46.67萬平方米,總投資2.39億元。項目于2011年10月15日開工建設,12月29日并網發電。建湖二期10兆瓦、三期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占地約51.33萬平方米,總投資1.8億元。兩個項目同時于2013年4月1日開工,7月10日投產并網發電。
 
  在沙家浜的江蘇省常熟現代漁業產業園核心區,有240畝魚塘中矗立著上萬根水泥柱子,架起4萬多塊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光伏發電。太陽能電板遮蔽的魚塘里,則“潛伏”著大閘蟹、龍蝦、中華鱉、塘鱧魚、澳洲小青龍等特種水產。這是國內首個“漁光互補”項目,綜合利用土地、太陽能等資源,實現“多贏”。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