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新聞辦公室于20日(星期二)舉行“推動種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向媒體介紹我國種業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央視新聞中心記者】
我在采訪中注意到一些地方的套牌侵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的種子行為,甚至一些地方保護主義還依然存在。前一段時間春耕備播之際,在東北地區的吉林長春種子大市場發現這些問題,我們也進行了揭露。我們知道農業部對于這方面也是嚴加管理,請問下一步的具體措施和管理辦法?
【余欣榮】
借此機會,我首先要感謝中央電視臺還有在座的很多媒體朋友們,你們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就是加大了制售假冒偽劣種子的監督工作,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保護了正常的種子生產、使用的秩序,歸根到底,就是保護了“三農”健康的發展。所以,今天記者先生又進一步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將會進一步促進政府和全社會維護好健康的、正常的種子生產、流通和使用秩序。對于下一步的工作,我想也借此機會和各位朋友通報一下。
我們之所以取得“十連增”、“十連快”的好成績,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種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健康的、正常的種業發展秩序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確確實實還不時出現假冒偽劣的問題,那么這些問題是個別的,從時間上來看和過去相比有了明顯的好轉,這和各級政府、種子部門,包括社會各界的誠信能力的提高、治理能力的提高和監督能力的提高是分不開的。所以,下一步我們將在保障健康的種業發展秩序上繼續努力,也歡迎新聞界的朋友繼續在這方面加大監督的力度。
下一步我們重點在幾個方面,借此機會通報一下。一方面是繼續加大農業、公安、工商等部門協作力度,推動打假工作深入、有序進行。同時,我們部門要把打假與企業的維權更好結合,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進一步查大要案與媒體曝光結合,進一步擴大這方面的影響。這次聯合《焦點訪談》、央視7套和《農民日報》等媒體反復曝光了吉林的長春、河南的新鄉、新疆的伊犁等地方制售套牌種子的問題,有效地打破了地方保護、督促地方整改,也對不法分子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這次的專項行動開展了五個多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查處了種子案件達到了2700多起,其中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有89起,抓捕犯罪嫌疑人26人,種子打假行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我們還將和各方面一道,進一步保持高壓態勢,依法嚴懲各種種業的違規違法行為,切實保護各方面合法的利益,特別是保護農民的利益,維護農業生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