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業,尤其是社會需求量較大的鮮切花生產和耐蔭觀葉植物產業的發展,對生產設施的要求比較高。花卉因品種而異,有的要冬季保溫加熱,有的要夏季遮陽保濕,花期還要避免雨淋等等,可以說,沒有一定的設施,就不具備開展花卉的生產能力。
國內花卉產業應用最普遍的是鋼管大棚和玻璃溫室,鋼管大棚既可用來種植鮮切花,又可用來生產盆栽植物和盆景。但因鋼管大棚保溫性能較差,可在大棚內再加蓋一層薄膜以提高其保溫性能。
大棚花卉栽培的常用設備和方法有:
1、滴灌裝置。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降低生產成本,鮮切花生產中的定植密度相對都比較高。到株叢交叉封行時,人工操作相當困難。因此,安裝滴灌裝置就能順利解決這一難題。
具體方法:在平整好的畦面上,均勻鋪設2—4路(根據種植密度而定)供水軟管,并連通供水總管,安置供水閥門和過濾裝置。使用時,打開閥門,肥水經過濾后,通過供水軟管的出水孔緩慢地滴入植株根據部土壤,從而達到均勻供應肥水又不污染植株葉片和花朵的目的。
2、網格式栽培:架設網格是大多數鮮切花生產的重要措施。鮮切花的莖桿都要求直立、挺拔;并要求有一定的高度(一般要求30—40厘米以上)植株易倒伏,而降低商品性。所以,一般在鮮切花生產中,用尼龍繩編織的網格,網格大小和栽植苗的株行距相等,使植株的每一根側枝均能在合適的網格內,第一層網格距地面約 15厘米,隨植株的不斷生長,網格要逐漸升高,并經常把莖攏到網格中,一般要架設3層左右每層間距20厘米保證莖的伸直生長。
3、利用光照處理來調節花期。以對光敏感的切花菊為例,它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只有在短日照條件下(12小時光照以內)才能開花。長日照下(日照17小時,連續暗期短于7小時)菊花是不會開花的,根據這一特性,可在不同的季節采取相應的光照處理,使之達到周年供花。
比如切花寒菊的延期栽培: 8月上中旬定植寒菊苗,正常產花盛期在12月上中旬(冬至前后)為錯開產花高峰期,延長市場供應時間,填補春節前后市場的菊花空缺,就可采用人工補光的方法,推遲花芽分化時間,以達到延后供花的目的。具體方法:在植株花芽分化前(株高約35厘米左右)每10平方米面積,距植株頂部100—150厘米高處,用100瓦的白熾燈,每日夜間(即晚上10點至2點鐘)開燈,使前后兩個暗期均短于7小時,就能抑制花芽分化。但在補光期間要控制肥水,待停止補光,花芽發育時再施肥澆水。一般只要停止照光60天左右,就會開花。
4、人工加溫,滿足冬季植株生長的溫度要求。普通鋼管大棚或玻璃暖房的加溫方法有很多種,如熱水加溫、蒸汽管加溫、電熱加溫、煙道加溫、光熱加溫和暖風機加溫等方法。具體采用何種加溫設施,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不同花卉植物的特點進行選擇。在目前花卉生產過程中,通常采用電熱加溫和煙道加溫的方法(設備簡單、投資少、成本相對較低)。
(1)電熱加溫:電熱加溫包括加熱線和自動溫度控制儀兩部分。加熱線有氣加溫線和地加溫線兩種,一般用地熱線以“W”形鋪設于苗床底部5—15厘米處,上面覆蓋表土或基質,用銅質電線連接溫控儀,接通電源,溫控儀就能根據人工設定的溫度要求自行控制開關。
(2)煙道加溫:煙道加溫是直接用火力加溫的方法,由爐體、煙道及煙囪三部分組成,多用于玻璃暖房,也適用于鋼管大棚。其特點是靠爐體本身和煙道直接散熱加溫。該方法溫度上升快,設備費用低,燃料耗費省。使用時必須專人負責,不能疏忽。另外,用此法加溫室內易干燥、溫度變幅也較大,在加溫時,應注意適當灑水,保持一定的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