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是能夠節制造用生長環境的設施,其類型有小拱棚、塑料大棚和溫室等,具備透光、控溫、通風、灌溉、增放CO2等功能。溫室大棚內多種植花卉、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農業產品,以維持其投入和利潤,實現高經濟效益的現代農業。
中國形陳范圍地發展設施農業,約在20世紀90年代后,主要散布在沿海、大城市郊區等經濟發達而商品市場活潑的地區。因為溫室、大棚內最為敏感的是溫度與濕度,如采取常規的地面灌溉方法,在冬季將使地溫將下降5—7℃,氣溫亦下降1—3℃,又因空氣相對溫度高、病蟲害多,既浪費能源,增大施藥量,又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產品格量。微灌是設施農業最重要的灌溉方法,瓜茄類蔬菜、球莖類花卉等多采取滴灌,輔以微噴灌調節濕度。對葉菜、芽菜、苗木、觀葉植物則采取微噴灌等。
為了下降泥土消毒的成本,多采取無土栽培,隨著其技巧的提高,成本逐步下降,使用面積不斷地擴展。中國首創的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方法,經過微生物的作用,將植物、動物的破除物轉化成植物能吸收的肥源,提高產量與品質,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鏈獲得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方法,采取栽培坑、槽、袋和盆等裝基質和肥料,灌溉只能采取滴灌,其裝備有滴灌管(帶),插桿式滴頭(滴箭)等,微噴灌只用作調節空氣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