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西葫蘆日光溫室栽培技術

   日期:2015-10-1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0    
    西葫蘆又稱美洲南瓜。在我區中西部地區日光溫室內可進行早春茬栽培和秋冬茬栽培,是晚秋、冬季和早春的重要蔬菜。由于西葫蘆對外界條件的適應性較強,產量高經濟效益好,近年來在日光溫室內栽培面積不斷擴大。 

    一、對外界條件的要求 

    1、溫度 

    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0―30℃,20-25℃下發芽較慢而整齊,低于13℃不能發芽,高于35℃發芽率下降。 

    幼苗生長適溫白天為18―22℃,夜間8―12℃,花芽分化最適溫度白天為20℃,夜間10℃。  

    開花坐果期適溫為22―25℃,低于15℃高于35℃授粉授精不良。光合作用最適溫度20-30℃。夜溫13-15℃,可促進光含作用產物運轉,在8-10℃下受精的果實可以膨大。 

    根系生長的最適地溫為20-22℃,根毛發生的起始溫度為12℃,最低可忍受6-8℃的地溫。 

    2、光照 

    西葫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低于黃瓜。光飽和點為41700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700勒克斯,在開花坐果期和果實膨大期要求較充足的光照。西葫蘆屬于短日照蔬菜,幼苗期8-12小時短日照下可促進雌花形成。 

    綜合西葫蘆對溫度光照條件的要求,在日光溫室內栽培可比黃瓜提早20-30天定植,試驗結果表明,西葫蘆在我區可以進行溫室越冬栽培,產量較高,經濟效益好。 

    3、水分 

    西葫蘆喜歡濕潤而不耐干旱,有“水葫蘆旱西瓜”之稱。幼苗期較耐旱,土壤相對濕度為50%-60%;果實膨大期需水較多,土壤濕度為60%-80%。土壤濕度在40%以下或在90%以上使光合作用下降。高溫干旱易發生病毒病,土壤和空氣溫度大或忽干忽濕易發生白粉病,空氣濕度大,易發生灰霉病。 

    4、土壤和營養 

    西葫蘆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砂土和砂壤土地溫高,有利于緩苗發根,可提早上市。對土壤和酸堿度適應較高,其適應范圍PH值為5.5-6.8。比黃瓜需肥多,生產1000公斤果實產品需氮5.47公斤,磷2.22公斤,鉀4.09公斤。然而,因西葫蘆根系發達,吸肥力強,又比較省肥。對礦物質營養吸收能力是:鉀>氮>鈣>鎂>磷。 

    二、品種選用 

    目前,生產上栽培面積較大的有早青一代、黑美麗、綠寶石及黃色果皮的香蕉西葫蘆等。 

    三、茬口安排 

    早春茬可比黃瓜提早定植20-30天,12月至1月份播種育苗以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為宜,3月中下旬上市,6月上旬拉秧;秋冬茬8月下旬播種,9月下旬定植,11月上旬采收,可延遲到翌年4月下旬。 

    四、育苗技術 

    1、壯苗指標 

    株高15-16cm,莖粗0、4-0、5cm,具有2-3片真葉,節間短,株形緊湊,根系發達,無病蟲為害。為了達到壯苗指標,育苗時應做到:土坨要大(10-12cm)、苗令要短(日歷苗令30-35天)、溫度要低(育苗期白天18-22℃、夜間8-10℃)。 

    2、播種 

    每667平方米需要種子500克。將種子泡在60-62℃溫水中10-15分鐘,進行消毒,然后浸種8-10小時,瀝干后用濕紗布包好,在25-28℃下摧芽48小時。育苗的營養土配合比例為有機質與肥園土各半。充分混合裝入塑料杯內,灌水后,每杯播種1粒己發芽的種子,覆土2。0cm厚,為了提高地溫,在育苗床可鋪設地熱線。 

    3、苗期管理 

    播種至出苗,白天溫度25-30℃,夜間16-20℃,經3-4天可出齊苗;出苗后為了防止幼苗徒長,應降低溫度,白天溫度20-22℃,夜間10-12℃,既能使幼苗健壯生長,又可促進雌花分化。育苗后期,對幼苗進行低溫鍛煉,白天溫度18-20℃,夜間6-8℃。塑料杯育苗,應掌握控溫不控水的原則,幼苗顯旱應進行灌水,一般育苗期灌水2-3次。為了使幼苗生長整齊,應采用移動倒苗方法,將大苗倒放在溫室苗床的南側,較小的苗放在苗床中部光溫較好的位置,倒苗時可適當加大苗缽之間的距離,使秧苗整齊而健壯。 

    五、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 

    西葫蘆根系發達,吸水肥力強,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有機肥3-4噸,磷二胺20公斤,翻地兩遍,深20-25cm,在施肥方法可采收集中施和普遍施相結合的方法,將三分之二的有機肥撒開普施,將三分之一的有機肥進行條施或穴施。然后作成垅寬60cm,溝寬40cm,高15cm的高垅,然后覆蓋地膜。 

    2、定植后管理 

    早春,當10cm的地溫穩定在8-10℃以上。氣溫穩定在3℃以上,白天20℃以上氣溫維持在5-6個小時左右,約2月初即可定植,行距為1m,株距40cm左右,每667平方米定植2000株。選“冷尾熱頭”晴天上午進行。定植時開穴灌埯水,用濕土封埯,經2-3天后再灌水一次;幼苗成活后,選擇晴天,進行一次溝灌,灌水后地表見干,對垅溝進行一次中耕使土壤疏松。秋冬茬在9月初定植,選擇陰天下午進行,定植后為了防止高溫死苗,可以覆蓋遮陽網防高溫避強光,促進緩苗。 
在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20-25℃,夜間在15℃以上;果實膨大期大期白天溫度20-23℃,夜間13-15℃。 

    在水肥管理上,幼苗期至開花坐果之前,以中耕保水,控水控肥為主,防止因土壤水肥過多而出現徒長或“瘋秧”。根瓜果實開始膨大時,結合灌水每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胺15-20公斤,第二、三果實膨大時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公斤。灌水追肥后注意放風排濕,防止灰霉病的發生。 

    3、?;ū9?nbsp;

    西葫蘆在溫室內栽培易出現化瓜,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其方法是“每天上午6-10時,采下雄花去掉花冠,將雄花的雄蕊輕輕的在雌花柱頭上涂抹,即可完成人工授粉,每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用20x10 -6的2、4-D或60x10-6防落素處理柱頭和果柄,可防止化瓜,促進果實膨大。向幼果柱頭噴施0、1%速克寧藥液,可防止灰霉病為害幼果。 

    4、植株調整 

    (1)吊蔓 

    冬春季節栽培西葫蘆,為了通風透光良好。每株用尼龍繩進行吊蔓,使植株直立生長。 

    (2)整枝摘葉 

    西葫蘆以主蔓結瓜為主,對于側枝應及早摘除;西葫蘆葉片大,葉柄長,易相應遮光,應將病葉、黃葉、殘葉和老葉及早摘除,可促進通風透光和防治病害的傳染。 

    (3)更新整枝 

    生長后期,中下部葉片老化,植株生長勢較弱,應將中下部葉片摘除,選擇上部1-2個側枝,打頂后代替主蔓結果。 

    六、采收 

    西葫蘆以鮮嫩、順直的幼果為產品,當幼果長至0.5-1.0公斤應采收上市。特別是第一二個果實更應及早采收可防止“墜秧”,保證高產。幼果采收后,用毛邊紙包好,裝箱上市。 

    七、病蟲防治 

    1、灰霉病 

    灰霉病首先在開花期由雌蕊柱頭部位浸染子房,使幼果頂部發霉而腐爛,失掉產品價值,除加強放風排濕外,可噴施50%速克寧1500-2000倍液;58%瑞毒霉素1000-1500倍液;也可用百菌清煙霧劑熏煙。 

    2、白粉病 

    藥劑防治用20%粉銹寧乳劑2000倍液;50%硫膠懸浮劑300-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福星800倍液。另外,用小蘇打500倍液,食鹽水300倍液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3、蚜蟲和白粉蛋 

    用40%溴氰菊脂乳劑3000-4000倍液;1、8%愛福丁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