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萵筍霜霉病

   日期:2016-09-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5    
簡介:霜霉病是萵筍重要的病害之一,所有種植萵筍的地區都有發生,嚴重時可使大量葉片枯黃,削弱植株的長勢,引起減產。 

    癥狀: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從幼苗至成株期都可發生,以生長中后期發生較重。植株的下部葉片先發病,葉面出現淡黃色近圓形病斑,逐漸擴大成不定形,或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顏色轉為黃褐色,潮濕時病斑背面長出稀疏的霜狀霉層。許多病斑相連可使葉片枯干。 

    病原:萵筍霜霉病的病原是萵苣盤梗霉(Bremia lactucae Regel),屬于鞭毛菌的一種真菌。病斑上所見的霜狀霉層是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數根從氣孔伸出,呈叉狀對稱分枝3~6次,頂端膨大呈盤狀,孢囊梗大小為275~812×8~15微米。孢子囊卵形或橢圓形,大小為10~29×8.6~23微米。病菌還能在病組織內進行有性生殖產生近球形、厚壁的卵孢子,直徑為26~35微米。 

    發生規律和發病條件: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種子、或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孢子囊壽命較短,但在南方常年種植萵筍,田間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以通過氣流傳播到新栽種的萵筍上進行初侵染。初侵染發病后可不斷長出大量新的孢子囊,傳播后進行頻頻的再侵染,使病情不斷加重。 

    春季溫度在15~20℃,陰雨連綿,空氣潮濕,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侵染。菜田地勢低洼、土質粘重或種植過密、灌水過多、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叢生、通風透光性差等情況,均可誘發和加重病害發生。偏施氮肥也會降低植株抗病性。 

    防治方法:防治萵筍霜霉病宜采取以加強農業管理為主,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措施。 

    1.因地制宜選種抗病品種 一般莖、葉顏色較深綠的品種抗病性較強。 

    2.加強栽培管理 收獲后種植前搞好清園,深耕曬田,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排水降濕,防止漫灌。適度密植,勤除畦面雜草。發病初期及時清除下部病殘葉,適當增施磷鉀肥。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噴下列藥劑:(1)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30%氧氯化銅懸浮劑500倍液。(4)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5)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上述藥劑最好交替使用。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