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日光溫室(冬暖大棚)越冬茬西葫蘆栽培技術規范

   日期:2016-09-1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74    
一、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日光溫室(冬暖大棚)西葫蘆越冬茬栽培的品種選擇、育苗、溫、光、氣、肥等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每666.7平方米(畝)產量1.2萬千克左右的越冬茬西葫蘆栽培。
    
      二、品種選擇:
      宜選擇早熟、短蔓類型的品種,如早青一代、濰早1號、灰采尼、奇山2號、纖手等品種。
    
      三、育苗:
      1.苗床準備。在大棚內建造苗床,苗床為平畦,寬1.2米、深10厘米。育苗用營養土可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過篩。每立方米營養土加腐熟搗細的雞糞15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草木灰10千克(或氮、磷、鉀復合肥3千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充分混合均勻。將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營養缽或紙袋中。裝土后營養缽密排在苗床上。
      2.播種期。越冬茬西葫蘆播種期為10月上、中旬。
      3.種子處理。每666.7平方米需種子400-500克。播種前將西葫蘆種子在陽光下曝曬幾小時并精選。在容器中放入50-55℃的溫水,將種子投入水中后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浸泡3-4小時。浸種后將種子從水中取出,攤開,晾10分鐘,再用潔凈濕布包好,置于28-30℃下催芽,經1-2天可出芽。
      4.播種。70%以上種子“出芽”時即可播種。播種時先在營養缽(或苗床)灌透水,水滲下后,每個營養缽中播1-2粒種子。播完后覆土1.5-2.0厘米厚。再在覆土上噴灑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
      5.苗床管理。播種后,床面蓋好地膜,并扣小拱棚。出土前苗床氣溫,白天28-30℃,夜間16-20℃,促進出苗。幼苗出土時,揭去床面地膜。出土后至第一片真葉展開,苗床白天氣溫20-25℃,夜間13-15℃。第一片真葉形成后,白天保持22-26℃,夜間13-16℃。苗期干旱可澆小水,一般不追肥,但在葉片發黃時可行葉面追肥。定植前5天,逐漸加大通風量,白天20℃左右,夜間10℃左右降溫煉苗。
      6.壯苗標準。莖粗壯,節間短,葉色濃綠,有光澤,葉柄較短,根系完整,3葉1心,株型緊湊,苗齡30天左右。
    
      四、定植:
      1.整地、施肥、做壟。每6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優質圈肥5-6立方米、雞糞2000-3000千克、磷酸二銨50千克,還可增施餅肥,每666.7平方米150千克。將肥料均勻撒于地面,深翻30厘米,耙平地面。施肥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扣好塑料薄膜。定植前15-20天,用45%百菌清煙劑每666.7平方米1千克熏煙,嚴密封閉大棚進行高溫悶棚消毒10天左右。
      起壟種植,種植方式有兩種:一種方式是大小行種植,大行8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45-50厘米,每666.7平方米2000-2300株;另一種方式是等行距種植,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666.7平方米栽植2200株。按種植行距起壟,壟高15-20厘米。
      2.定植。仔細從苗床起苗,在壟中間按株距要求開溝或開穴,先放苗半埋入少量土固定根系然后澆水,水滲下后覆土并壓實。定植后及時覆蓋地膜,栽培壟及壟溝全部用地膜覆蓋。
    
      五、定植后管理:
      1.溫度調控。緩苗階段不通風,密閉以提高溫度,促使早生根,早緩苗。白天棚溫應保持25-30℃,夜間18-20℃,晴天中午棚溫超過30℃時,可利用頂窗少量通風。緩苗后白天棚溫控制在20-25℃,夜間12-15℃,促進植株根系發育,有利于雌花分化和早坐瓜。坐瓜后,白天提高溫度至22-26℃,夜間15-18℃,最低不低于10℃,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營養積累和瓜的膨大。
      溫度的調控措施主要是按時揭蓋草苫、及葉通風等。深冬季節,白天要充分利用陽光增溫,夜間增加覆蓋保溫,在覆蓋草苫后可再蓋一層塑料薄膜。清晨揭蓋后及時擦凈薄膜上的碎草、塵土,增加透光率。還可在后立柱處張掛鍍鋁后光幕以增加棚內后部的光照。
      2月中旬以后,西葫蘆處于采瓜的中后期,隨著溫度的升高和光照強度的增加,要做好通風降溫工作。根據天氣情況等靈活掌握通風口的大小和通風時間的長短。原則上隨著溫度升高要逐漸加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進入4月下旬以后,利用天窗、后窗及前立窗進行大通風,不使棚溫高于30℃。
      2.植株調整。
      (1)吊蔓。對半蔓性品種,在植株有8片葉以上時要進行吊蔓與綁蔓。田間植株的生長往往高矮不一,要進行整蔓,扶弱抑強,使植株高矮一致,互不遮光。吊蔓、綁蔓時還要隨時摘除主蔓上形成的側芽。
      (2)落蔓。瓜蔓高度較高時,隨著下部果實的采收要及時落蔓,使植株及葉片分布均勻。落蔓時要摘除下部的老葉、黃葉。去老黃葉時,傷口要離主蔓遠一些,防止病菌從傷口處侵染。
      (3)保果。冬春季節氣溫低,傳粉昆蟲少,西葫蘆無單性結實習性,常因授粉不良而造成落花或化瓜。因此,必須進行人工授伙或用防落素等激素處理才能保證坐瓜。方法是在上午9-10時,摘取當日開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在雌花柱頭上以輕涂抹。還可用30×10-6-40×10-6的防落素等溶液涂抹安裝開的雌花花柄。
      3.肥水管理。定植后根據墑情一次緩苗水,促進緩苗。緩苗后到根瓜坐住前要控制澆水。當根瓜長達10厘米左右時落一次水,并隨水線6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銨20千克或氮、磷、鉀復合肥25千克。深冬期間,約15-20天澆一次水,澆水量不宜過大,并采取膜下澆暗水。每澆兩次水可追肥一次,隨水每666.7平方米沖施氮、磷、鉀復合肥10-15千克,要選擇晴天上午澆水,避免在陰雪天前澆水。澆水后在棚溫上升到28℃時,開通風口排濕。如遇陰雪天或棚內濕度較大時,可用粉塵劑或煙霧劑防治病害。
      2月中、下旬以后,即間隔10-12天,澆一次水,每次隨水每666.7平方米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千克或腐熟人糞尿、雞糞300千克。植株生長后期葉面可噴灑光合微肥、葉面寶等。
      4.二氧化碳施肥。冬春季節因溫度低,通風少,若有機肥施用不足,易發生二氧化碳虧缺,可進行二氧化碳施肥以滿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常用碳酸氫銨加硫酸反應法,碳酸氫銨的用量,深冬季節每平方米3-5克,2月中、下旬后每平方米5-7克,使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1000×10-6左右。
    
      六、病蟲害防治:
      保護地西葫蘆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白粉病、灰霉病,主要蟲害是蚜蟲、白粉虱等。在病蟲害化學防治中,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嚴格用藥間隔期。
      病毒病。及時防治蚜蟲、白粉虱等,減少害蟲對病毒的傳播;發病初期可選噴植病靈乳劑,或病毒A濕性粉劑,每10天一次,連續防治3-4次。
      白粉病。發病初期用科博或粉銹寧,隔5-7天一次,共噴3-4次。
      灰霉病。發病初期用科博或速克,或灰霉克交替使用,隔5-7天一次,共噴3-4次。
      蚜蟲。可選用蟲螨克、樂斯本或滅殺斃,每7-10天噴霧一次,連噴2次。或用22%敵敵畏煙劑熏殺,每666.7平方米300克。或用80%敵敵畏乳油摻適量鋸末,占暗火熏殺,每666.7平方米用藥300克。
      白粉虱。利用黃板誘殺;棚室內傍晚用敵敵畏乳油和水以1∶1的比例混合后加熱熏蒸。或選噴樂斯本、撲虱靈、蟲螨克等藥劑。噴施殺蟲劑7天后,方可采收。
    
      七、采收:
      西葫蘆以食用嫩瓜為主,開花后10-12天,根瓜達到250克采收,采收過晚會影響第二瓜的生長,有時還會造成化瓜。長勢旺的植株適當多留瓜、留大瓜,徒長的植株適當晚采瓜;長勢弱的植株應少留瓜、早采瓜。采摘時要注意不要損傷主蔓,瓜柄盡量留在主蔓上。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