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黑根病(Rhizoctonia solaniKuhn)各地均有發生,有的年份和地區發生較重。
[田間識別] 主要侵染幼苗根頸部,使病部變黑、縊縮,潮濕時可見其上有少許白色霉狀物。植株發病后、不久即可見葉片萎蔫、干枯,繼而造成整株死亡。病苗一般定植后停止發展,但個別田仍可繼續死苗,造成田間缺苗斷壟。
[發病原因] 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殘體內越冬,病菌腐生性較強,在土壤中可腐生較長時間。在田間主要由接觸傳染,幼苗根、莖接觸病土即可被土中病菌侵染,在有水膜存在的條件下病健部接觸也可傳染。種子也有可能帶菌傳病。發病與土壤溫濕度關系密切,一般土溫過低或過高,以及黏重而潮濕的土壤均有利發病。
[防治要點] ①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做床育苗。②苗床土壤應用五氯硝基苯與福美雙等量混合,每平方米10克與3~4千克干細土配成藥土,消毒苗床土壤。③施用腐熟糞肥,播種不要過密,覆土不宜過厚。④苗期要做好防凍保溫,水分補充宜多次少灑,經常放風換氣。⑤種子消毒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拌種。⑥出現病苗及時拔除。⑦藥劑防治可用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或60%多福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銅氨混劑400倍液。
[田間識別] 主要侵染幼苗根頸部,使病部變黑、縊縮,潮濕時可見其上有少許白色霉狀物。植株發病后、不久即可見葉片萎蔫、干枯,繼而造成整株死亡。病苗一般定植后停止發展,但個別田仍可繼續死苗,造成田間缺苗斷壟。
[發病原因] 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殘體內越冬,病菌腐生性較強,在土壤中可腐生較長時間。在田間主要由接觸傳染,幼苗根、莖接觸病土即可被土中病菌侵染,在有水膜存在的條件下病健部接觸也可傳染。種子也有可能帶菌傳病。發病與土壤溫濕度關系密切,一般土溫過低或過高,以及黏重而潮濕的土壤均有利發病。
[防治要點] ①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做床育苗。②苗床土壤應用五氯硝基苯與福美雙等量混合,每平方米10克與3~4千克干細土配成藥土,消毒苗床土壤。③施用腐熟糞肥,播種不要過密,覆土不宜過厚。④苗期要做好防凍保溫,水分補充宜多次少灑,經常放風換氣。⑤種子消毒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拌種。⑥出現病苗及時拔除。⑦藥劑防治可用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或60%多福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銅氨混劑4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