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及癥狀] 由病毒引起。羔羊常見的口瘡是一種難以預料的疾病。污染的羊舍可保持感染力10年以上,但不一 定每年都表現出來。病羊初期口角出現紅斑,很快蔓延,口腔、嘴唇、鼻孔和齒齦腫脹,出現水泡、膿泡和潰爛,口中流出混濁發臭的唾液,疼痛難忍,不能采食,嚴重影響羊的生長發育,并可繼發呼吸道或消化道炎癥,最后常因饑餓導致死亡。本病由病毒引起,通過擦傷的皮膚或粘膜感染,以羔羊、幼齡羊發病率高,常為群發性流行(發病率90%~100%)。自然發病持續2~3周,經治療絕大多數可痊愈。
[防治] (1)當發現有本病發生時,應特別注意飼喂柔軟的飼草,防止灌木類飼料刺傷羊的口腔、鼻粘膜等,以減少感染本病的機會。 (2)藥物治療:無特效藥,只能對癥治療。迅速隔離病羊,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部,用碘甘油或5%碘酒涂抹患部,每日1~2次。
[防治] (1)當發現有本病發生時,應特別注意飼喂柔軟的飼草,防止灌木類飼料刺傷羊的口腔、鼻粘膜等,以減少感染本病的機會。 (2)藥物治療:無特效藥,只能對癥治療。迅速隔離病羊,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部,用碘甘油或5%碘酒涂抹患部,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