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主要發生在成株期,但苗期也可被害,地上部癥狀較復雜,有慢性型和急性型兩種。慢性型 發病持續期較長,一般1―2年,甚至更長時間。病株初時生長點停止生長,頂端葉片褪綠變黃,后自上而下擴展至植株的大部分葉片泛黃脫落;同時嫩梢出現回枯,逐漸往下擴展,嚴重者,葉片甚至枝梢大量脫落,以致病株枝條稀疏,僅基部稍密,最后植株枯死。在這一類型內,還包括一側(或主蔓近基部的某幾條分枝)呈上述慢性發病癥狀,另一側卻表現正常。急性型 發病期一般持續4―6個月或稍長時間,起初癥狀同慢性型,但約半年左右時間,整個植株突然失水萎蔫,很快枯死,而大量葉片萎黃不落,剖開主蔓,維管束變黑色。
病原 Fysarium oxysporum Schl. f.sp.piperis Q.S.Cheo et P.K.Chi稱尖鐮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PS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茂盛,絮狀,菌叢反面紫紅色,小型分生孢子較多,產孢細胞瓶梗型,橢圓形、卵圓形或腎形,0―1個隔膜,4―10×2―3(μm)。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孢壁薄,兩端尖,無色,頂細胞稍呈鉤狀,基部有足細胞,3―5個隔膜,大多數3或4個,3個分隔的大小23―42×3―4.7(μm),4個分隔的大小38―47×3.6―5.3(μm)。厚壁孢子多,球形或橢圓形,單生或2個串生,光滑,常間生,無色;在米飯培養基上,初淡黃褐色,后呈紫紅色。在CMA上易產生大量厚壁孢子。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參見西番蓮莖腐病。
病原 Fysarium oxysporum Schl. f.sp.piperis Q.S.Cheo et P.K.Chi稱尖鐮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PS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茂盛,絮狀,菌叢反面紫紅色,小型分生孢子較多,產孢細胞瓶梗型,橢圓形、卵圓形或腎形,0―1個隔膜,4―10×2―3(μm)。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孢壁薄,兩端尖,無色,頂細胞稍呈鉤狀,基部有足細胞,3―5個隔膜,大多數3或4個,3個分隔的大小23―42×3―4.7(μm),4個分隔的大小38―47×3.6―5.3(μm)。厚壁孢子多,球形或橢圓形,單生或2個串生,光滑,常間生,無色;在米飯培養基上,初淡黃褐色,后呈紫紅色。在CMA上易產生大量厚壁孢子。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參見西番蓮莖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