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冬季生產與黃瓜、西紅柿相比,具較耐弱光的優勢條件,但其開花坐果期夜間需要較高的溫度又成為冬季甜椒生產的劣勢。而且冬春茬甜椒生產,首批果實要在春節前上市,需保證足夠的積溫;而育苗期正處在8-9月份高溫季節,高溫育苗又成為生產上的一大難題,隨之又帶來病毒病、白粉虱、伏蚜和茶黃螨等病蟲害的嚴重發生。
如何解決好上述各種矛盾,在生產實踐中我們須抓住如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利用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
利用“廊坊40型”日光溫室(溫室構造圖見《蔬菜》2001年第7期),在北緯40°以南平原地區生產冬春茬甜椒,冬季能夠安全越冬。“廊坊40型”日光溫室一般年份棚內最低氣溫在11-13℃,遇上冷冬年,棚內最低氣溫也在8-10℃。如果把開花坐果期避開"三九、四九"這段低溫期,能保證甜椒安全越冬。一般播種期為8月10日,定植期9月20日,10月20日開花,翌年1月下旬-2月上旬收獲。到5月份加蓋60%-75%的遮陽網,收獲期可延長到9月份。單棚(有效面積80m×6m=480m2,下同)產量可達6000kg。產值1.8-2.0萬元,最高達2.3萬元。
二、采用穴盤育苗技術
穴盤育苗是目前發達國家專業化生產商品苗的主要方式。采用草炭、蛭石等作為基質材料,其突出的優點是省工、省力、節能、效率高;不易散坨、緩苗快、成活率高;適合遠距離運輸;有利于規范化科學管理和提高種苗質量;可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優良品種的推廣。
1、穴盤選擇。夏季育苗苗齡為5-6片葉,選用72孔苗盤較為適宜,如果育苗場地面積較大,選用50孔苗盤更為合適。
2、基質的準備與配制。選用韓國72孔苗盤,每千盤需要備用基質3.2m3。草炭與蛭石的比為3:2。每m3基質加入15:15:15的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5kg,或每m3基質加入1.3kg尿素和1.5kg磷酸二氫鉀,充分混勻后裝盤。
3、播種與水分管理。播種深度1cm,播種后將苗盤噴透水,使基質持水量達到200%;子葉平展到2葉1心時,使基質持水量為70%-75%;3葉1心到成苗基質水分含量為65%-70%。
4、溫度管理。8月中旬正是高溫季節,覆蓋75%的遮陽網,晴天光照較為適宜,一般在2.5-3.2Lx。要想將溫度控制在6-28℃之間比較困難,這就要采取措施,盡量通風降溫。可使用微霧降溫技術,溫度可控制在30-32℃,夜間盡量多放風,控制在18℃以下。
育苗期間要使用防蟲網、誘蚜板和化學防治的方法,控制伏蚜、白粉虱和茶黃螨為害,同時要通過控制高溫和藥劑防治的方法綜合防治病毒病的發生。
三、施足底肥、造墑深耕、適期定植、遮光降溫
日光溫室冬春茬甜椒要過冷熱兩關,即育苗的高溫關和盛果期的低溫關。足墑、足肥加深耕是其重要條件。
一般掌握單棚要施入腐熟雞糞15m3,施肥的原則是粗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在6-7月份要將鮮雞糞充分腐熟,搗3-4遍,9月上旬搗碎過篩后備用。
8月中、下旬,要把溫室地面打埝、造墑、大水澆透。9月上旬將雞糞、化肥施入棚內,深翻40cm,為使土肥充分混勻,隨后再二次深翻40cm,準備定植。
定植期一般為9月15-20日。壟距1.2m,一壟雙行,株距0.35m,單棚定植2200-2300株。定植后澆透定植水,如果因為壟面不平造成澆水不勻,3-5天內澆緩苗水。原則上掌握"澆足水不能過大,澆透水必須要勻"。過5-7天后覆蓋地膜保墑。
9月中旬,室內氣溫可高達50℃以上,光照強度9-10萬Lx,必須要覆蓋遮陽網降溫,可選用60%-75%的遮陽網,一般光照可控制在3萬Lx左右,最高氣溫30-32℃;風口要晝夜通風,上下風口均留1m寬,并加蓋防蟲網,室內掛黃板誘蟲,主要是控制白粉虱的發生為害。
四、定植至坐果期管理的關鍵措施
1、水是定植至坐果期的關鍵。荷蘭、以色列、德國等進口甜椒品種均為大株大果型,一般采取單株定植。從5葉1心定植到結果初期,正是高溫、強光季節,棚內氣溫高、蒸發量大。土壤水分一旦缺乏,就會影響前期發苗。這段時期對幼苗的促控應掌握:寧可幼苗有徒長趨勢,也不能使生長受到抑制。如果幼苗生長受到抑制,隨之帶來的是病毒病的嚴重發生(開花、坐果前如果感染了病毒病,盛果期之前可因病毒病危害造成絕收)。因此,土壤水分應掌握相對持水量在75%-80%之間。一般澆3水,即定植水、緩苗水和初果期澆水,以保持營養生長旺盛的勢頭,前期產量才有保證,也避免了病毒病的發生危害。
2、開花前后要防治好茶黃螨。定植前在苗床要防治茶黃螨1-2次,定植后到坐果初期,正是茶黃螨為害最嚴重的時期。如果防治不及時,受害葉片變硬、變脆、呈現油質光澤或油浸狀,與正常葉相比有明顯不同,當葉片背面呈灰褐或黃褐色,葉片邊緣向下卷曲,嫩莖、嫩枝、花、蕾變為黃褐色、木質化,頂部平枯時,為害已相當嚴重。為害嚴重時會造成大幅度減產或絕收,同時會引起病毒病的嚴重發生??刹捎?%卡死克水懸劑2500-3000倍噴霧;30%滅幼·噠螨可濕性粉劑2000倍噴霧;1.8%蟲螨光乳油2000-3000倍噴霧。噴霧時以葉背面為主,注意噴頭朝下噴生長點的為害部位。一般5-7天1次,連噴3次。如為害嚴重還可適當縮短噴藥間隔期,但濃度不宜過高,以免造成藥害。
3、開花坐果期前后要嚴格掌握好夜溫。開花坐果期的適溫是16℃,低于13℃只開花不坐果,坐果期溫度長期低于13℃,容易形成畸形果,柿餅子果(無籽果)。開花坐果期正值10月下旬,只要適當早放草苫,達到前半夜17-19℃,后半夜14-16℃是不難辦到的,凌晨短時氣溫在13℃較為適宜。
1月下旬-2月上旬為盛收期,也正是“數九寒天”。坐果后到采收階段,管理的主要內容是盡可能地增溫、保溫和增加光照。這個季節要每天堅持清掃棚膜上的塵土,適當早放苫保持夜間溫度,盡量增加草苫數量提高夜溫。在12月中、下旬澆足膨果水后,一般低溫期不澆水。
在此階段,植株長勢應掌握:開花之前營養生長旺盛;門椒、對椒坐住后長到核桃大小時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基本平衡;果實膨大期出現生殖生長旺盛的長勢。春節前收獲70%-80%果實后,要采取打尖、提高夜溫等措施,盡可能地防止徒長,使春節后坐果均勻,生長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