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半地下式日光溫室冬季大豆芽苗無土栽培試驗

   日期:2016-08-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21    
近幾年來,我們利用半地下式日光溫室,采用覆蓋草包、地膜、遮陽網等措施進行大豆芽苗冬季無土栽培技術研究,取得了顯著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發芽率85%的大豆商品種。 1.2半地下式日光溫室的建造 溫室方位的確定以坐北向南的坡地為宜,但南坡冬春季節早晨霧氣較多,至午后才基本散盡,冬春季太陽輻射能以西南向坡地吸收最多,所以溫室方位以西南坡為最佳方位。面積以不超過300m2(米2)為宜。半地下式日光溫室前墻高約60~80cm(厘米),不宜過高,以防遮蔭。跨度一般6.4~6.8cm(米),頂高為2.9~3.0m,后墻高1.9~2.0m(坡面下挖,使栽培面傾斜角為2°)的拱形采光結構。采用坡地建造溫室一般不存在前后溫室的遮蔭問題,溫室墻體均為坡地本身,蓄熱能力強,保溫效果極好。半地下式日光溫室的結構如圖1所示。棚架采用鋼管架,鋼管架之間間距為85~90cm,頂部用橫拉桿固定。側面設門,門內設臺階。在后墻留一條寬約40cm的走道。 1.3試驗方法 試驗在鎮江市蔬菜研究所無公害園藝場內進行。試驗設半地下式日光溫室、大棚、玻璃溫室3種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2.5m2,共9個小區,以大棚為對照。主要測定項目為地溫、氣溫、播種期、采收期、株高、產量及投入產出比等,并對其進行分析。溫度測定于8:00、14:00、20:00定時觀測。3種處理內均采用小拱棚+黑色遮陽網(兩層),管理措施相同。 1.4栽培方法 栽培基質為透氣性好、含土量低于10%的粗河沙(建筑用沙),栽培面低于畦面約8cm,畦面用木板利平壓實,內鋪河沙厚約4cm,含水量以手捏成團、一觸即散為準。于播種前1d(天)下午浸種約10h(小時),將破粒、病粒、雜粒種子除去,待種子吸水充分后即可播種,采用密播,用種量(干種了)2.2kg(公斤)/m2,鋪平后上覆約1cm厚細沙,噴少量水后蓋上草包,加蓋小拱棚,上覆2層黑色遮陽網遮光,待種子出苗(50%幼苗子葉出土)后,除去草包。在采收前1d下午揭開遮陽網,豆芽即轉綠。 2、結果與分析 2.1氣溫與地溫 大豆種子發芽始溫為10~11℃,適溫為20~22℃。從試驗結果可知,在3種處理中,半地下式日光溫室的日均氣溫10cm為12.65℃,較對照大棚增加4.58℃,較玻璃溫室增高3.58℃;晴天5cm地溫,半地下式日光溫室較大棚提高6.14℃,較玻璃溫室提高4.75℃陰天5cm地溫,半地下式日光溫室較對照棚高3.76℃,較玻璃溫室高2.70℃。半地下式日光溫室內地溫均值在12℃以上,滿足了芽苗生長的地溫要求,芽苗出苗較快且整齊一致,而對照大棚內地溫均值為8.30℃,出苗較慢且整齊度較差。 2.2商品性與產量及投入產出比 試驗結果表明,在3種處理中,小區產量以半地下式日光溫室量高,為14.3kg,比對照大棚小區產量9.35kg增產51.87%,比玻璃溫室小區產量11.2kg增產26.78%。從播種到出苗的時間可以看出,半地下式日光溫室的出苗時間最短為7d,玻璃溫室出苗時間為10d,大棚出苗時間為12d。從播種至采收半地下式日光溫室需12d,玻璃溫室需17d,大棚需19d。芽苗的高度是關系其商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半地下式日光溫室生產的芽苗商度最高為8.92cm,比對照大棚高4.69cm,玻璃溫室次之為5.64cm,大棚生產的芽苗最短為4.23cm。由于大棚播種至采收時間較長,芽苗口感微苦且纖維韌,真葉長出,影響品質,商品性較差,投入產出比為投入干種子量與產出鮮菜量的比值,用來衡量不同處理的栽培效果。投入產出比愈小,栽培效果愈好,經濟效益也愈高。試驗結果可知,半地下式日光溫室的投入產出比遠小于玻璃溫室與大棚的投入產出比。 3、小結 由于半地下式日光溫室的增溫、保溫效果較好,地溫基本穩定在12℃以上,從播種到采收所需時間、芽苗的商品性、芽苗產量、投入產出比等綜合分析來看,采用半地下式日光溫室栽培大豆芽苗省工、省時,投入少,節約能源且劣質苗較少,產量較高,是一種方便高效的保護地芽菜栽培技術。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