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用合理的棚型結構 塑料大棚的棚型較多,性能各異,生產是要根
據當地氣候條件、栽培季節、生產水平和經濟基礎,合理選用棚型,這是確
保大棚蔬菜高產、優質、高效的關鍵措施之一。
2 選用適合大棚栽培的優良品種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對品種的要
求比較嚴格。冬暖型塑料大棚栽培黃瓜,要選用耐低溫、弱光的品種;春用
型塑料大棚栽培冬春茬蔬菜,要選用前期能耐低溫、弱光、早熟,后期能適
應高溫環境、抗病、豐產的品種;大棚延遲栽培,要選用前期耐高溫、抗病、
后期耐低溫,且結果比較集中品種。
3 推廣嫁接育苗技術 大棚蔬菜采用嫁接育苗,可以克服土壤連作障
礙,防治根病發生,并能有效地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根系耐低溫的能力,從
而增強植株的抗病性。嫁接苗對黃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
總產量較自根苗提高20%以上。
4 增光技術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措施:1 經常清掃薄膜棚面,提高透
光率;2 及時揭蓋膜;3 延長光照時間;4 采用直立架和吊架;5 選用
無滴膜。塑料大棚薄膜上附著1層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而
無滴膜沒有水滴附著,可提高透光率,增加進光量,有利于提高蔬菜產量和
品質;6 掛反光幕。利用聚酯鍍鋁膜拼接成2米寬、3米長的反光幕,掛在
塑料大棚后柱上端,下邊垂至地面,這樣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溫提
高3——4℃,地溫提高1.80——2.90℃;黃瓜增產20%——25%;番茄增
產41.80%——58.10%,且品質也有所改善。
5 多層覆蓋 多層覆蓋是防止凍害的有效措施。據觀察,在塑料大棚內
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內的氣溫提高2——4℃,地溫提高1——2℃;在棚中
采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層幕,于夜間覆蓋,可使棚內氣溫、地溫平均1——2℃,
在大棚四周覆蓋1層1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內溫度提高1——2℃。
6 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在番茄開花期,用10——20毫克/千克2,4
—D溶液蘸花,可防止落花;在黃瓜2——3片真葉時,用100——150毫克
/千克乙烯劑溶液葉面噴施,可使雌花節位明顯降低,雌花比例顯著提高;
用2000——4000毫克/千克乙烯劑擦抹番茄熟綠果實可促進新色;用1000
——1500毫克/千克矮壯素溶液處理番茄秧苗,可防止徒長。
7 應用增產菌 增產菌為一種能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強抗性的植物
保健益菌制劑。一般能使作物增長達10%——15%。使用方法有拌種、沾秧根、
噴霧;畝用量分別為可濕性粉劑10克、20——25克、10克。
8 應用稀土 稀土有促進生根發芽、增加葉綠素含量,促進果實器官的
營養供應,提高作物產量的作用。使用方法:每千克種用稀土2克拌種;0.03
%——0.05%溶液浸種;噴霧:25——30克/畝,加水50升,米醋75克,
連噴2次。
9 噴施光呼吸抑制劑 應用亞硫酸氫鈉能降低先呼吸消耗,提高光合效
率,增產10%——30%。一般分3次噴施,用量分別為5、10、15克/畝,
對相應水量配成200毫克/千克藥液。番茄在第1、2、3、花序坐果時噴施;
蕓豆、豇豆在始花期噴第1次。后每隔7——10天再噴;青椒、茄子則要根
果,對果、四門汁果時噴灑。
10 推廣立體種植技術 塑料大棚建造成本高,充分利用大棚空間進行
立體種植,可顯著提高產量和效益。大棚立體栽培,可根據不同蔬菜的生長
發育特征,利用前后茬蔬菜生育期早晚和長短的時間差、植株高矮的空間差、
根系分布深淺的層次差以及蔬菜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同的生態差,進行交錯種
植和分層栽培,使其在一定的土地面積上栽培多種蔬菜,達到高產、優質、
高效的目的。如吊盆黃瓜、多層架式蒜苗、黃瓜套種育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