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是廣大農民群眾所喜愛的致富項目,為使群眾科學養牛,提高養殖效益,要抓好以下幾方面技術。
一、選擇優良品種
品種及個體不同,生產性能也不同。本地黃牛體型小、生長慢、屠宰率低,成年公牛體重410~420公斤,母牛體重370公斤左右,屠宰率為45%~50%。優良肉牛品種有海福特、夏洛來、利木贊,乳肉兼用品種西門塔爾等,這些品種體型大、生長速度快、屠宰率高、肉質好、生產性能見表。可選擇上述品種為父本與本地黃牛為母本進行雜交改良,提高后代品質。
二、搞好母牛繁殖
母牛的繁殖年齡一般在12~13歲,牛全年四季均可發情,北方地區以放牧為主的黃牛發情往往呈現有冬春淡季、夏秋旺季之別,犢牛生長到8~10月齡時性成熟,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現一次發情,發情周期平均為21天,發情持續期一般為1~2天。母牛發情表現興奮不安、時常鳴叫、食欲減退、母牛間相互爬跨、陰門腫脹流粘液,出現性行為現象。育成母牛生長到18月齡時配種最適宜,配種過早,影響母牛及胎兒的發育,配種過晚,降低養牛效益。母牛產后2個月左右配種效益最佳。母牛配種要選優良品種精液人工授精,適時輸精時間在發情開始后12~18小時。母牛的妊娠期為278~283天。
三、犢牛的飼養
犢牛是指從出生到6月齡階段的小牛,犢牛的哺乳期一般控制在3~4個月,犢牛飼養要以保證營養需要,提高成活率為主要目標。
1.犢牛出生后要盡早吃上初乳,最長不要超過2小時。初乳營養價值高,具有免疫抗病力,對犢牛的健康和發育有重要作用,母牛分娩1周以后的乳為常乳。出生3周齡以前的犢牛每天哺乳4次,3周齡以后每天哺乳3次。
2.盡早補飼。犢牛出生1周齡時給予干草訓練采食,2周齡以后,定時補飼一些適口性強、易消化的混合精料,并添加少量食鹽、骨粉,1~6月齡的犢牛,精料日補量為其體重的0.5%~1%,干草任其自由采食。
3.犢牛去角。犢牛生長到7~10日齡時,用電烙法去角,以防角斗傷牛。
4.適度運動。犢牛出生2周齡以后就可在舍內或運動場上運動,2月齡以后有放牧條件的,可進行近距離的放牧,以增強體質。
5.及時斷奶。犢牛生長到3~4個月齡時,須進行斷奶,結合補料,鍛煉犢牛胃腸消化機能,促進生長發育。
四、育成牛的飼養
育成牛是指6月齡至第一次配種階段的牛。育成牛生長迅速,能較多地利用粗飼料,舍養牛粗料日給量為其體重的2.2~2.5%,有放牧條件的要充分放牧。育成牛在冬季要保證吃飽粗料,視母牛膘情日補精料0.5公斤。管理上注意育成牛要公母分群,公牛可進行育肥處理,母牛生長到18月齡時做到適齡配種。
五、妊娠母牛的飼養
妊娠母牛的飼養要保持中等膘情,不要喂的過肥和過瘦。母牛妊娠前4個月,胎兒生長緩慢,營養需要少,妊娠5個月以后,胎兒生長迅速,需要大量營養。母牛配種后,妊娠前期在夏秋季節的母牛,飼草茂盛,舍養牛供足粗料就可滿足營養需要,有放牧條件的要充分放牧,促使妊牛抓膘。妊娠前期在冬季枯草期的母牛,由于天氣寒冷、飼草營養降低,應日補精料1公斤。夏秋季妊娠后期的母牛,要視母牛膘情補飼1~1.5公斤的精料。枯草期妊娠5個月齡以上的牛,日補精料1.5~2公斤。分娩前一周喂牛的飼草品質要好,停喂青貯料、甜菜渣、酒糟類飼料,產前2~3天,母牛進入產房飼養,日糧精料給量減半,添加麥麩等輕瀉性飼料以防便秘。管理上注意孕牛的保胎防流工作,不可喂給發霉變質和霜凍飼料,禁飲帶冰渣水,防止角斗,臨產牛要有專人護理,做好接生助產工作。
六、泌乳母牛的飼養
泌乳前2個月,母乳是犢牛的主要營養,要視母牛體況及產奶量補飼精料和多汁飼料,促使母牛多產奶。產后兩天內日糧按臨產期標準給予。處在冬春季枯草期的母牛,產后前2月日補精料1.5~2公斤,夏秋季盛草時期的母牛日補精料1公斤,母牛泌乳2個月以后,冬春季枯草期的母牛日補精料1公斤,夏秋季盛草期的母牛可停喂精料。管理上要搞好母牛發情配種和泌乳3~4個月時的犢牛斷奶的工作。
七、精心飼喂
可供養牛的飼料種類很多,各種雜草、農作物秸稈等均可喂牛。精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糠麩、豆類及油餅類,礦物質飼料包括食鹽、骨粉、貝殼粉及微量元素等,粗料指干草、秸稈及青貯多汁飼料等,喂牛的飼料要經過精心調制,以提高飼用價值、精料要破碎或磨細、秸稈類飼料要切短,長度為2~3厘米,塊根、塊莖類飼料要切碎。舍養牛飼喂時間要固定,使牛養成良好的條件反射,增強消化吸收機能,每天飼喂2次,時間是早7∶00時,晚17∶00時,飼喂方法是將精料與部分粗料搭配飼喂,待吃完后,再喂給粗料,每次要少喂勤添,要保證牛礦物質飼料的供給,鹽的日需量育成牛20~40克/頭,成年牛60~100克/頭,補鹽的方法可用鹽磚吊掛在飼槽處或圈欄中任其自由舔食,要保證牛飲水供應,飲水要清潔,每天2~3次。農區養牛,在秋收后可充分利用秋茬地放牧抓膘。要注意防止牛偷食過多的精料或過多的豆科牧草造成瘤胃積食,不可用豆類飼料代替全部精料以免引起瘤胃臌氣,塊根、塊莖類飼料要切碎與其它粗料搭配喂給,防止單喂引起胃腸失調、整塊吞食造成食道阻塞。
八、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和搞好防疫
牛舍要冬暖夏涼、空氣新鮮、清潔干燥,牛舍和運動場上糞便要勤清理,經常刷拭牛體,要保持牛體衛生,使牛溫順,便于管理;舍養牛每天要保證3小時以上戶外運動,犢牛和圍產期牛要適當運動,對變形蹄要進行修整;冬季牛舍要保溫,可采用扣塑料暖棚保暖防寒,產房溫度要在8℃以上,夏季要注意牛舍通風防暑,消滅蚊蠅;牛舍要定期消毒,通常每兩月消毒一次,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適時進行疫苗接種免疫,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驅蟲。
九、牛的短期育肥
牛的短期育肥是促使牛強度增重、提高屠宰率的一種技術方法,是提高養牛效益的有效途徑。其技術要點是:
1.育肥牛的選擇。所有健康的育成牛、成年牛、架子牛都可進行育肥,但以選擇骨架大、品種優良的肉用、乳肉兼用、肉役兼用、奶公牛及雜交改良牛為最好,體重以250~350公斤為最佳。
2.編群與驅蟲。育肥開始前要根據牛的年齡、性別、體重和搶食能力等進行合理編群,避免采食不均影響育肥效果,育肥前要統一驅蟲。
3.掌握好育肥期溫、濕度。牛育肥期間適宜溫度為5~20℃,以6~8℃為最佳,相對濕度為20~40%,以30%左右為最佳。因此,適合牛育肥最佳季節為春、秋兩季,牛舍要干燥防潮,在冬季、夏季進行育肥牛生產,應注意牛舍的冬暖夏涼。
4.短系栓養。短系栓養的目的是盡量減少牛的運動,降低自身能量消耗,以利節省飼料、促使增重,牛在整個育肥期間都需在舍內栓養,栓牛的方法是短韁低栓,使牛抬頭高度不超過站立時身體最高水平線,趴臥又不影響頭部活動,即可使牛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又不影響牛的趴臥和反芻。
5.喂配合飼料。喂配合飼料是牛短期育肥技術的核心。飼料要根據牛的消化特點進行科學的加工、調制與配合,育肥前15天為適應期,喂牛飼料逐漸過渡到育肥日糧標準。試驗與生產實踐證明,采用下列兩種飼料配方喂育肥牛效果比較好,平均日增重可達1.3~1.5公斤。
(1)常規育肥日糧參考配方:干草或秸稈7公斤、青貯玉米7.5公斤、玉米面2公斤、糠類2公斤、豆餅或大豆0.5公斤、食鹽100克,摻水拌勻成潮濕狀。在飼料配合中,如沒有青貯,可將干草類增加到10公斤,如缺少糠類,可將玉米面增加到3公斤,就個體而言,要視不同情況對日投量進行符合實際的調整。
(2)糟牛育肥日糧參考配方:酒糟18~22公斤、玉米面1.5~2公斤、干草類1.5~2公斤、豆粕0.5公斤、食鹽100克,均勻混合。飼料配合中,干草類也可用青草或青貯料代替,青草或青貯料喂量4~6公斤。
6.喂牛要定時定量。常規育肥法每日喂3次,時間是早5∶00時、中午12∶00時、晚19∶00時,糟牛育肥法每日喂2次,時間是早7∶00時、晚17∶00時。每次喂飼時間為1.5小時,喂飼后30分鐘供給充足的飲水,飲水以豆餅水或大豆水為好,冬季注意飲溫水。
7.適時出欄。當育肥牛喂養到3個月左右,牛壯膘肥,食量減少,體重增慢時,就須及時出欄。
一、選擇優良品種
品種及個體不同,生產性能也不同。本地黃牛體型小、生長慢、屠宰率低,成年公牛體重410~420公斤,母牛體重370公斤左右,屠宰率為45%~50%。優良肉牛品種有海福特、夏洛來、利木贊,乳肉兼用品種西門塔爾等,這些品種體型大、生長速度快、屠宰率高、肉質好、生產性能見表。可選擇上述品種為父本與本地黃牛為母本進行雜交改良,提高后代品質。
二、搞好母牛繁殖
母牛的繁殖年齡一般在12~13歲,牛全年四季均可發情,北方地區以放牧為主的黃牛發情往往呈現有冬春淡季、夏秋旺季之別,犢牛生長到8~10月齡時性成熟,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現一次發情,發情周期平均為21天,發情持續期一般為1~2天。母牛發情表現興奮不安、時常鳴叫、食欲減退、母牛間相互爬跨、陰門腫脹流粘液,出現性行為現象。育成母牛生長到18月齡時配種最適宜,配種過早,影響母牛及胎兒的發育,配種過晚,降低養牛效益。母牛產后2個月左右配種效益最佳。母牛配種要選優良品種精液人工授精,適時輸精時間在發情開始后12~18小時。母牛的妊娠期為278~283天。
三、犢牛的飼養
犢牛是指從出生到6月齡階段的小牛,犢牛的哺乳期一般控制在3~4個月,犢牛飼養要以保證營養需要,提高成活率為主要目標。
1.犢牛出生后要盡早吃上初乳,最長不要超過2小時。初乳營養價值高,具有免疫抗病力,對犢牛的健康和發育有重要作用,母牛分娩1周以后的乳為常乳。出生3周齡以前的犢牛每天哺乳4次,3周齡以后每天哺乳3次。
2.盡早補飼。犢牛出生1周齡時給予干草訓練采食,2周齡以后,定時補飼一些適口性強、易消化的混合精料,并添加少量食鹽、骨粉,1~6月齡的犢牛,精料日補量為其體重的0.5%~1%,干草任其自由采食。
3.犢牛去角。犢牛生長到7~10日齡時,用電烙法去角,以防角斗傷牛。
4.適度運動。犢牛出生2周齡以后就可在舍內或運動場上運動,2月齡以后有放牧條件的,可進行近距離的放牧,以增強體質。
5.及時斷奶。犢牛生長到3~4個月齡時,須進行斷奶,結合補料,鍛煉犢牛胃腸消化機能,促進生長發育。
四、育成牛的飼養
育成牛是指6月齡至第一次配種階段的牛。育成牛生長迅速,能較多地利用粗飼料,舍養牛粗料日給量為其體重的2.2~2.5%,有放牧條件的要充分放牧。育成牛在冬季要保證吃飽粗料,視母牛膘情日補精料0.5公斤。管理上注意育成牛要公母分群,公牛可進行育肥處理,母牛生長到18月齡時做到適齡配種。
五、妊娠母牛的飼養
妊娠母牛的飼養要保持中等膘情,不要喂的過肥和過瘦。母牛妊娠前4個月,胎兒生長緩慢,營養需要少,妊娠5個月以后,胎兒生長迅速,需要大量營養。母牛配種后,妊娠前期在夏秋季節的母牛,飼草茂盛,舍養牛供足粗料就可滿足營養需要,有放牧條件的要充分放牧,促使妊牛抓膘。妊娠前期在冬季枯草期的母牛,由于天氣寒冷、飼草營養降低,應日補精料1公斤。夏秋季妊娠后期的母牛,要視母牛膘情補飼1~1.5公斤的精料。枯草期妊娠5個月齡以上的牛,日補精料1.5~2公斤。分娩前一周喂牛的飼草品質要好,停喂青貯料、甜菜渣、酒糟類飼料,產前2~3天,母牛進入產房飼養,日糧精料給量減半,添加麥麩等輕瀉性飼料以防便秘。管理上注意孕牛的保胎防流工作,不可喂給發霉變質和霜凍飼料,禁飲帶冰渣水,防止角斗,臨產牛要有專人護理,做好接生助產工作。
六、泌乳母牛的飼養
泌乳前2個月,母乳是犢牛的主要營養,要視母牛體況及產奶量補飼精料和多汁飼料,促使母牛多產奶。產后兩天內日糧按臨產期標準給予。處在冬春季枯草期的母牛,產后前2月日補精料1.5~2公斤,夏秋季盛草時期的母牛日補精料1公斤,母牛泌乳2個月以后,冬春季枯草期的母牛日補精料1公斤,夏秋季盛草期的母牛可停喂精料。管理上要搞好母牛發情配種和泌乳3~4個月時的犢牛斷奶的工作。
七、精心飼喂
可供養牛的飼料種類很多,各種雜草、農作物秸稈等均可喂牛。精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糠麩、豆類及油餅類,礦物質飼料包括食鹽、骨粉、貝殼粉及微量元素等,粗料指干草、秸稈及青貯多汁飼料等,喂牛的飼料要經過精心調制,以提高飼用價值、精料要破碎或磨細、秸稈類飼料要切短,長度為2~3厘米,塊根、塊莖類飼料要切碎。舍養牛飼喂時間要固定,使牛養成良好的條件反射,增強消化吸收機能,每天飼喂2次,時間是早7∶00時,晚17∶00時,飼喂方法是將精料與部分粗料搭配飼喂,待吃完后,再喂給粗料,每次要少喂勤添,要保證牛礦物質飼料的供給,鹽的日需量育成牛20~40克/頭,成年牛60~100克/頭,補鹽的方法可用鹽磚吊掛在飼槽處或圈欄中任其自由舔食,要保證牛飲水供應,飲水要清潔,每天2~3次。農區養牛,在秋收后可充分利用秋茬地放牧抓膘。要注意防止牛偷食過多的精料或過多的豆科牧草造成瘤胃積食,不可用豆類飼料代替全部精料以免引起瘤胃臌氣,塊根、塊莖類飼料要切碎與其它粗料搭配喂給,防止單喂引起胃腸失調、整塊吞食造成食道阻塞。
八、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和搞好防疫
牛舍要冬暖夏涼、空氣新鮮、清潔干燥,牛舍和運動場上糞便要勤清理,經常刷拭牛體,要保持牛體衛生,使牛溫順,便于管理;舍養牛每天要保證3小時以上戶外運動,犢牛和圍產期牛要適當運動,對變形蹄要進行修整;冬季牛舍要保溫,可采用扣塑料暖棚保暖防寒,產房溫度要在8℃以上,夏季要注意牛舍通風防暑,消滅蚊蠅;牛舍要定期消毒,通常每兩月消毒一次,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適時進行疫苗接種免疫,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驅蟲。
九、牛的短期育肥
牛的短期育肥是促使牛強度增重、提高屠宰率的一種技術方法,是提高養牛效益的有效途徑。其技術要點是:
1.育肥牛的選擇。所有健康的育成牛、成年牛、架子牛都可進行育肥,但以選擇骨架大、品種優良的肉用、乳肉兼用、肉役兼用、奶公牛及雜交改良牛為最好,體重以250~350公斤為最佳。
2.編群與驅蟲。育肥開始前要根據牛的年齡、性別、體重和搶食能力等進行合理編群,避免采食不均影響育肥效果,育肥前要統一驅蟲。
3.掌握好育肥期溫、濕度。牛育肥期間適宜溫度為5~20℃,以6~8℃為最佳,相對濕度為20~40%,以30%左右為最佳。因此,適合牛育肥最佳季節為春、秋兩季,牛舍要干燥防潮,在冬季、夏季進行育肥牛生產,應注意牛舍的冬暖夏涼。
4.短系栓養。短系栓養的目的是盡量減少牛的運動,降低自身能量消耗,以利節省飼料、促使增重,牛在整個育肥期間都需在舍內栓養,栓牛的方法是短韁低栓,使牛抬頭高度不超過站立時身體最高水平線,趴臥又不影響頭部活動,即可使牛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又不影響牛的趴臥和反芻。
5.喂配合飼料。喂配合飼料是牛短期育肥技術的核心。飼料要根據牛的消化特點進行科學的加工、調制與配合,育肥前15天為適應期,喂牛飼料逐漸過渡到育肥日糧標準。試驗與生產實踐證明,采用下列兩種飼料配方喂育肥牛效果比較好,平均日增重可達1.3~1.5公斤。
(1)常規育肥日糧參考配方:干草或秸稈7公斤、青貯玉米7.5公斤、玉米面2公斤、糠類2公斤、豆餅或大豆0.5公斤、食鹽100克,摻水拌勻成潮濕狀。在飼料配合中,如沒有青貯,可將干草類增加到10公斤,如缺少糠類,可將玉米面增加到3公斤,就個體而言,要視不同情況對日投量進行符合實際的調整。
(2)糟牛育肥日糧參考配方:酒糟18~22公斤、玉米面1.5~2公斤、干草類1.5~2公斤、豆粕0.5公斤、食鹽100克,均勻混合。飼料配合中,干草類也可用青草或青貯料代替,青草或青貯料喂量4~6公斤。
6.喂牛要定時定量。常規育肥法每日喂3次,時間是早5∶00時、中午12∶00時、晚19∶00時,糟牛育肥法每日喂2次,時間是早7∶00時、晚17∶00時。每次喂飼時間為1.5小時,喂飼后30分鐘供給充足的飲水,飲水以豆餅水或大豆水為好,冬季注意飲溫水。
7.適時出欄。當育肥牛喂養到3個月左右,牛壯膘肥,食量減少,體重增慢時,就須及時出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