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椒疫病無公害防治法

   日期:2016-07-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87    
一、田間為害癥狀 

    露地栽培的甜(辣)椒疫病發病高峰為7月中旬至8月末,屬真菌性病害,菜田發病率在85%以上。該病菌潛育期短,侵染快,蔓延迅速,輕者減產30%,嚴重時大面積死株,死株率達20%~80%,甚至絕產,造成毀滅性災害。癥狀:發病區有明顯的中心病株,發病初期植株萎蔫,葉果不脫落,不變色,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植株莖基部一周變褐色,甚至縊縮。嚴重時上部莖葉果均染病,濕度大時,果實產生白色霉層,干枯皺縮后仍掛在枝上。葉片嚴重染病后,由暗綠色水漬狀病斑迅速擴大軟腐,干燥后病斑變為淡褐色,此時果葉易脫落。莖易在根部分枝處首先發病,嚴重時皮層軟化腐爛易折斷。 

    二、發病原因 

    1.氣候條件是疫病發生和流行的決定因素。當氣溫條件適宜時,一般白天平均25℃,夜溫11℃,連續多日陰雨或霧、露天氣,田間濕熱,甜(辣)椒疫病易急劇發生和迅速蔓延,導致疫病大流行。 

    2.品種抗性差。 

    3.種子或種苗帶菌。帶病原菌種子或種苗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病苗移栽后,病菌借助土壤水分擴散傳播給其他植株;亦可通過耕作、雨水侵染其他植株,形成中心病株并對附近植株擴大侵染。 

    4.重迎茬嚴重。重迎茬會使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越冬的病原菌第二年繼續侵染椒體。 

    5.地塊選擇不當。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塊有利于疫病的發生流行。 

    6.栽培管理不當。偏施氮肥,栽植密度大,整地質量差,中耕不及時,草荒嚴重,秧苗長勢弱,大水漫灌,田間積水,未及時預防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 

    三、無公害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來控制甜(辣)椒病蟲草害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關鍵策略。在綜合防治中,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因時、因地制宜,合理運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 

    (一)農業防治 

    1.選擇抗病良種。在選擇適銷、適合本地種植品種的前提下,應種植豐產、質優、抗病蟲、抗逆性強的品種。如赤甜椒一號、赤椒王等優良品種中抗疫病、枯萎病,但抗疫病的品種對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弱些。 

    2.正確選地。選擇區域生態良好,遠離污染源,空氣和灌溉水清潔,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6.0~7.5的地塊。前茬地為麥豆茬或玉米茬秋翻地。不能選擇前茬為茄果類、馬鈴薯、瓜類作物地塊,特別注意避開上年用過長殘效農藥的地塊。 

    3.培育無病壯苗。(1)種子消毒:用52℃溫水浸種15分鐘,或將1公斤種子倒入98%濃硫酸80毫升內充分攪拌后悶5~6分鐘。清水沖洗后,浸泡4~8小時催芽播種。(2)無病土育苗:選擇沒有種過茄果類、瓜類、馬鈴薯的肥沃土壤,混勻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為育苗土,培育無病苗。(3)苗床土藥劑處理:每平方米苗床用綠亨一號1克和50%福美雙5克同細土20公斤拌勻后,取1/3撒在畦面,余下2/3作播種后蓋土。(4)出苗后用40%乙磷鋁3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倍液噴灑苗床,移栽前10天用50%甲霜銅500倍液噴霧2次,可防止病菌入田。 

    4.改進栽培措施,加強田間管理。(1)秋翻整地,翻深18~22厘米,整平耙細。(2)科學施肥,甜(辣)椒需肥特點是鉀≥氮>磷,每生產1000公斤商品椒需吸收氮3.54公斤、五氧化二磷1.03公斤、氧化二鉀3.38公斤。以優質農家肥作基肥為主,增施鉀肥,適時追施促秧攻果肥,注意使用微肥。(3)采用地膜覆蓋高壟栽培。(4)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深耕、滅草,增強椒體抗性,病株及時拔除并帶到田外銷毀,病穴用生石灰蓋平殺菌。(5)掌握種植品種的栽培特性,做到良種良法。 

    (二)化學防治 

    1.以預防為主,即在病害發生之前用保護性藥劑噴施,以根莖基部為重點。推薦用綠乳銅600~800倍液,灑施2~3次,兼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基本上可以保證不發病。 

    2.發病田用進口普力克500倍噴霧,也可用64%殺毒礬400倍液,或58%瑞毒霉錳鋅500倍液,或25%乙磷鋁300倍液,交叉打藥,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 

    3.掌握農藥安全間隔期,夏、秋季果實采收前8~10天不準用藥,或用藥10天后才采收商品椒。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