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害癥狀。①茄子黃萎?。憾嘣陂T茄座果后發病,盛果期病株急劇增加,發病初期,植株中下部葉片葉脈間或葉緣萎黃上卷,逐漸向上發展,使半邊枝葉變黃枯死,果實僵化不長。因此,又叫半邊瘋。嚴重時全株枯死,葉片脫落,變成光稈,剖開根莖可見維管束變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②瓜類枯萎?。喝珖鞯鼐邪l生,主要危害黃瓜、西瓜、甜瓜等瓜類作物,以大棚、溫室黃瓜受害最重。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病,從開花期到結瓜期發病最重。發病初期植株生長緩慢,下部葉片變黃,根莖部出現水漬狀,逐漸向上發展。開始葉片中午萎蔫,形如缺水,早晚尚可恢復,3~5天后全株枯死,莖基部縱裂,常流出松香狀的膠質物。
③棉花黃萎?。翰≈陱南虏咳~片發病,逐漸向上蔓延,果枝上的病葉由內向外發展。初期病葉葉肉淡黃,隨后葉緣向上卷曲,葉肉變厚,后期葉肉變褐,焦枯脫落,僅剩葉脈,呈“雞爪狀”。剖開莖稈可見維管束變為淡黃色。
④棉花枯萎?。好缙诎l病多呈黃色網型,低溫時出現紫紅型或黃化型,陰雨突然轉晴變暖時出現青枯型病株。成株發病植株矮縮,葉片深綠變厚,葉緣向下卷曲。夏季高溫病株抽出新枝葉,出現畸形。秋季病勢加重,葉片從頂端向下枯死脫落,成為光稈。剖開莖稈維管束變成黑褐色。
2.發病條件??荨ⅫS萎病發病輕重,與病菌數量、氣候因素和栽培條件關系密切。
①氣候因素:溫度是影響病害發生的主要因素,茄子黃萎病在氣溫20~25℃,潮濕多雨時發病重,從定植到開花期,日平均氣溫低于15℃的日數越多,發病越早越重。氣溫超過28℃,病害受到抑制。
瓜類枯萎病發病的溫度范圍廣,8~34℃均可發病,以24~28℃最適宜發病。
棉花枯萎病在土溫20℃時開始發病,25~30℃為發病最適溫度,35℃以上病情停止發展。因此,5月中下旬枯萎病趨于嚴重,6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7~8月氣溫高,病情減輕,8月下旬溫度下降,又形成第二個發病高峰。
棉花黃萎病適宜發病溫度為25~28℃,低于25℃或高于30℃發病緩慢,越過35℃癥狀隱蔽。棉花花鈴期感病力最強,所以7~8月是發病盛期。
②栽培條件: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質粘重、重茬栽培、定植傷根、栽植過稀、生糞燒根等發病均重。
3.防治技術。枯、黃萎病菌生存力強,傳播快、危害大、防治難,不僅要注重農業措施防治,更要搞好藥劑防治。在藥劑防治上,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可有效控制枯、黃萎病。
①提前預防:枯、黃萎病重在預防,定植前用NEB菌根澆灌土壤預防。NEB(恩益碧)菌根是美國農業高科技產品,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NEB菌根5~6袋,每袋加水100千克澆灌土壤,可使根系增加數倍,形成龐大的根系,抗病能力可與嫁接苗媲美。同時,分泌抗生素,殺死或抑制有害菌,促進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使作物不得或少得枯、黃萎病。
②藥劑防治:在枯、黃萎病發病初期,用春雨一號農藥膠囊1粒和菌無菌高效殺菌劑1支,加水15~30千克噴施,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一般噴藥2~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4~5天病株轉壯,迅速康復,防治效果達98%以上。同時,兼治真菌、細菌引起的其他病害,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具有治病增產的雙重效果。
②瓜類枯萎?。喝珖鞯鼐邪l生,主要危害黃瓜、西瓜、甜瓜等瓜類作物,以大棚、溫室黃瓜受害最重。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病,從開花期到結瓜期發病最重。發病初期植株生長緩慢,下部葉片變黃,根莖部出現水漬狀,逐漸向上發展。開始葉片中午萎蔫,形如缺水,早晚尚可恢復,3~5天后全株枯死,莖基部縱裂,常流出松香狀的膠質物。
③棉花黃萎?。翰≈陱南虏咳~片發病,逐漸向上蔓延,果枝上的病葉由內向外發展。初期病葉葉肉淡黃,隨后葉緣向上卷曲,葉肉變厚,后期葉肉變褐,焦枯脫落,僅剩葉脈,呈“雞爪狀”。剖開莖稈可見維管束變為淡黃色。
④棉花枯萎?。好缙诎l病多呈黃色網型,低溫時出現紫紅型或黃化型,陰雨突然轉晴變暖時出現青枯型病株。成株發病植株矮縮,葉片深綠變厚,葉緣向下卷曲。夏季高溫病株抽出新枝葉,出現畸形。秋季病勢加重,葉片從頂端向下枯死脫落,成為光稈。剖開莖稈維管束變成黑褐色。
2.發病條件??荨ⅫS萎病發病輕重,與病菌數量、氣候因素和栽培條件關系密切。
①氣候因素:溫度是影響病害發生的主要因素,茄子黃萎病在氣溫20~25℃,潮濕多雨時發病重,從定植到開花期,日平均氣溫低于15℃的日數越多,發病越早越重。氣溫超過28℃,病害受到抑制。
瓜類枯萎病發病的溫度范圍廣,8~34℃均可發病,以24~28℃最適宜發病。
棉花枯萎病在土溫20℃時開始發病,25~30℃為發病最適溫度,35℃以上病情停止發展。因此,5月中下旬枯萎病趨于嚴重,6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7~8月氣溫高,病情減輕,8月下旬溫度下降,又形成第二個發病高峰。
棉花黃萎病適宜發病溫度為25~28℃,低于25℃或高于30℃發病緩慢,越過35℃癥狀隱蔽。棉花花鈴期感病力最強,所以7~8月是發病盛期。
②栽培條件: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質粘重、重茬栽培、定植傷根、栽植過稀、生糞燒根等發病均重。
3.防治技術。枯、黃萎病菌生存力強,傳播快、危害大、防治難,不僅要注重農業措施防治,更要搞好藥劑防治。在藥劑防治上,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可有效控制枯、黃萎病。
①提前預防:枯、黃萎病重在預防,定植前用NEB菌根澆灌土壤預防。NEB(恩益碧)菌根是美國農業高科技產品,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NEB菌根5~6袋,每袋加水100千克澆灌土壤,可使根系增加數倍,形成龐大的根系,抗病能力可與嫁接苗媲美。同時,分泌抗生素,殺死或抑制有害菌,促進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使作物不得或少得枯、黃萎病。
②藥劑防治:在枯、黃萎病發病初期,用春雨一號農藥膠囊1粒和菌無菌高效殺菌劑1支,加水15~30千克噴施,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一般噴藥2~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4~5天病株轉壯,迅速康復,防治效果達98%以上。同時,兼治真菌、細菌引起的其他病害,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具有治病增產的雙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