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酸性較強、較粘的土壤,茄科蔬菜易發生白絹病。
一、癥狀識別:本病主要為害茄科蔬菜的莖基部和根部,病部初呈褐色水漬狀病斑,表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集結成束,向莖上部呈輻射狀延伸,頂端整齊,有時菌絲自病莖基部向四周地面擴展。待病斑擴大環繞莖1周后,地上部葉片發亮迅速萎蔫,葉片變淡,最后整株死亡。根部被害,皮層腐爛,在病根上產生稀疏的白色菌絲。與地面接觸的果實也可發病,使果實軟腐,表面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番茄病株常在爛部上方長出不定根,最后整株萎蔫而死亡。發病后期白色菌絲形成褐色或深褐色菌核。
二、發病規律。菌核在土中越冬,在-10℃不喪失活力,在自然條件下經過5-6年仍有萌發能力。發育最適溫度32-33℃,pH5.9最適。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害較重。在田間主要借雨水、灌溉水,肥料等傳播蔓延。菜地潮濕、高溫,菜株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的田塊,易發病。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結合整地,每公頃施750-1500千克石灰,把土壤的酸堿度調為中性或微堿性。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溝排水,大棚要及時通風防高溫;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集中燒掉或深埋。病株拔后要在病穴處撒石灰,控制病菌擴散。
2、藥劑防治。在茄科蔬菜移栽成活后,可用800-1000倍的多菌靈藥液或1000-1500倍代森錳鋅藥液灌根,連續2次,間隔期為半個月左右。
一、癥狀識別:本病主要為害茄科蔬菜的莖基部和根部,病部初呈褐色水漬狀病斑,表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集結成束,向莖上部呈輻射狀延伸,頂端整齊,有時菌絲自病莖基部向四周地面擴展。待病斑擴大環繞莖1周后,地上部葉片發亮迅速萎蔫,葉片變淡,最后整株死亡。根部被害,皮層腐爛,在病根上產生稀疏的白色菌絲。與地面接觸的果實也可發病,使果實軟腐,表面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番茄病株常在爛部上方長出不定根,最后整株萎蔫而死亡。發病后期白色菌絲形成褐色或深褐色菌核。
二、發病規律。菌核在土中越冬,在-10℃不喪失活力,在自然條件下經過5-6年仍有萌發能力。發育最適溫度32-33℃,pH5.9最適。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害較重。在田間主要借雨水、灌溉水,肥料等傳播蔓延。菜地潮濕、高溫,菜株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的田塊,易發病。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結合整地,每公頃施750-1500千克石灰,把土壤的酸堿度調為中性或微堿性。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溝排水,大棚要及時通風防高溫;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集中燒掉或深埋。病株拔后要在病穴處撒石灰,控制病菌擴散。
2、藥劑防治。在茄科蔬菜移栽成活后,可用800-1000倍的多菌靈藥液或1000-1500倍代森錳鋅藥液灌根,連續2次,間隔期為半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