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都有1—2米寬的后坡,后坡下因光照不足,不能種菜,因而成為閑置空間。平菇生長怡好只需要微弱的散射光,而且它在冬季也只能進行溫室栽培。因此,利用閑置空間栽培平菇不但能充分利用溫室空間,而且平菇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還能增強室內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產量,進一步增加溫室產值,可謂一舉兩得。
1、菇種選擇。應選擇低溫型品種,如安農8601、安大02、紫例539、華農458、農科2呈等。子實體生長最佳溫度為10—18度。
2、播種時間。11月下旬至12月底播種,春節前后鮮菇上市,效益高。
3、培養料制作。先把備好的新鮮棉籽殼放在強日光下曬2—3天,再按干重與水1:1.2的比例將棉籽殼噴濕、拌勻,然后堆悶2小時使之充分吸水,保證含水量達到60%。最后按1千克干棉籽殼對1克50%多菌靈和10克生石灰的比例,把后二者加入充分吸水的棉籽殼中,邊撒邊拌,使之充分混勻。
4、裝袋接種。選用厚度0.03—0.05毫米,直徑25—30厘米的聚乙烯薄膜筒,剪截成45—50厘米的筒段作料袋,每袋裝料約合干料1.5千克。裝袋時先將袋一端6—8厘米處折疊,并使折疊端向下,從另一端裝料,裝到半袋時,在袋內料面上撒一層菌種,然后繼續裝料,裝到距袋口6—8厘米時再往袋內料面上撒一層菌種,將袋口扎緊。這時再把料袋下端折疊的袋口翻轉向上,打開折疊處向袋內料面上撒一層菌種,再把袋口扎緊。這樣每袋料即播3層菌種,兩端和中間各一層。
5、入室碼堆。接種過的料袋碼堆,可采用單排碼堆,視空間大小碼2—4排,堆高8—10層。要求每排料垛之間,后排料垛與溫室后墻之間均留出50厘米寬的通風兼操作道。另外,在溫室的中柱之間拉繩吊掛一張銀灰反光薄膜,防止陽光直射到后方空間,同時增強蔬菜光照。
6、發菌期管理。料袋碼堆后每隔5—7天翻堆一次,使堆內料袋受溫均勻,發菌整齊,出菇一致。料溫控制在15—25度,空氣濕度為60%。
7、出菇期管理。一般在40天左右出菇,當料袋兩端出現于實體原基時解開料袋兩端扎口通氣,每天噴水1—2次,空氣濕度維持在90%,料溫維持在10—20度。
8、采收。當菌蓋邊緣開始呈波浪狀,連柄處下凹時,應及時采收。采收前噴1次小水,增加濕度,死菇等清理干凈,然后將料袋浸入水中數秒,提起瀝去多余水分再碼堆進入下茬菇生產。一般要產菇3—4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