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簡易溫室冬天養鱉關鍵技術

   日期:2016-05-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4    
簡易溫室養鱉是指在越冬池塘、水泥池地上用木材、鋼管、鐵架、鋼絲或竹木混合構搭拱架、塑膜封頂,充分利用越冬前10-12月和次年3-4月鱉冬眠蘇醒后這兩個時期采光增溫,配備加熱鍋爐(熱水爐)進行加溫、增溫、控溫養鱉。它簡單易行,經濟實用。采用該模式可將8-9月孵化的鱉苗由5-10克培育到次年4月下旬出池時50克以上,然后土池露天養殖商品鱉當年可達500克以上。它提高了稚幼鱉成活率,培育了商品養殖所需的大規格種苗,縮短了養殖周期,降低了養殖成本,在華南地區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現淺談一下注意要點。 
     
      一、放養密度 
     
      放養密度要考慮到鱉的天然習性和池塘生態系統的負載能力。鱉生性好斗,地盤性強。當單位面積超過其忍受密度時,個體間互咬,使其處于不安狀態,降低免疫力,同時咬傷又增加了病原體感染的機會,增加發病率。由于是增溫、控溫、溫度適宜,鱉攝食量達到最大,因而殘餌及鱉代謝物污染也最厲害。為了保溫、降低能耗,換水、排水、空氣流通的機會大大減少。池塘水體的負載越來越大,水質容易變壞。因此,放養密度要根據池塘的容量以及飼養管理水平而定,切忌貪多。放養方式一般采用一次放足,放養密度為5-10克規格15只/平方米,10-20克12只/平方米,20-30克8只/平方米,最佳容量為0.8-1.2公斤/平方米,水泥池因換水、清池較容易,可適當多放。 
     
      二、水、空氣溫度調控 
     
      中華鱉的優選環境溫度(最適體溫)為30℃,此時的食物攝入量與同化量及長肉率最好。據川崎義一(1982)報道,水溫30℃時,餌料系數達到最佳水平,可達67%,即投喂100斤餌料可增體重67斤,增肉系數為1.49,35℃時,增肉系數為2.5,25℃時為2.52,20℃為4.39。空氣溫度也很重要,這是因為鱉用肺呼吸,經常浮出水面,且要曬背,不適宜的生態環境會影響其機能,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影響到抗病力,生長速度,攝食能力。因此,溫室水溫控制在29℃-31℃,氣溫在32℃-33℃的平衡條件下,更有利鱉的生長。在晴天中午,室內氣溫高、水溫高,可適當敞開門窗,換氣降溫,夜間溫度低,實行加溫。 
     
      三、投料管理 
     
      營養豐富、均衡的飼料可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糞便的排放,還可增強鱉的體能,增加鱉的抗病能力。投飼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投飼,以飽食量的90%為原則,最好實行水上投喂,飼料要緊貼飼料臺,避免滑落到水中,殘餌要及時回收,避免腐敗酸敗污染空氣和水體。 
     
      四、水質保養 
     
      隨著溫室飼養鱉的生長,負載量的增大和投餌量的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下降,氨氮、亞硝酸鹽升高,有機物耗氧量增加。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鱉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病害頻發。加之藥物使用,極易造成鱉內部組織器官的損傷,以至慢性中毒。水質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水色、透明度、溶氧、pH值、氨氮,調控措施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方法。調控目的使養殖用水符合鱉的正常生長。 
     
      1、水質管理內容 
     
      水色。養鱉池良好而正常的水色應為油綠或深綠色,浮游生物以綠藻門、藍藻門、甲藻門、裸藻門、硅藻門的浮游植物為主,它們能對鱉起隱蔽作用,對水質起到增氧和凈化作用。 
     
      透明度。理想的池水透明度為25-30厘米。透明度過大,池水清澈見底,不僅會引起鱉棲息不安,相互爭斗,誘發疾病發生。透明度過小,表明水中生物量較大,水質開始惡化。 
     
      溶解氧。要求大于3毫克/升,高溶氧能增強鱉的攝食能力,提高飼料的轉化率。水中的魚類、藻類等均要溶氧,充足的氧氣是水質穩定的必要條件。水中的硝化細菌、硫化細菌在有氧條件下,可將有毒的氨氮、亞硝酸氮、硫化氫、甲烷轉化為無毒的硫酸根離子和硝酸根離子,起到用生物的方法改良水質的作用。 
     
      pH值。pH值應在6.8-8.2之間。在酸性水中,鱉活力降低,代謝下降,同時細菌、浮游植物生長受到抑制,不利良好水色形成,在高堿性環境中,鱉的皮膚容易受損。 
     
      氨氮。溫室水體氨氮應小于3毫克/升。水中氨主要是殘餌、糞便及排泄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而成。鱉雖以肺呼吸為主,但具有鰓組織,高濃度氨引起鰓組織病變,肝臟腫大,使鱉腐皮,產生癤瘡,生長變緩,飼料效率降低。水中氨的減少主要靠浮游植物的吸收。 
     
      2、水質調控措施 
     
      鱉魚混養。鰱魚、鳙魚、鯪魚、鯽魚、羅非魚等分別以藻類、浮游動物、底棲生物、微生物菌膠團為食,能夠有效地消耗池塘中的各種生物,同時促進這些生物、微生物再繁殖,從而達到加速池塘的凈化速度,有效地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延緩養殖水體的老化過程,減少病害的發生。是池塘養殖過程中水質控制最簡便、最科學、最有效的措施。 
     
      適時增氧、充氣。 
     
      合理使用微生態制劑。微生物可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等有害物質,加快氨氮、亞硝酸鹽向硝酸鹽轉化,以有益于藻類繁殖。正常水體中,存在此類菌,隨意使用,反而破壞了平衡,同時活菌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條件。如光合細菌需要光照,無氧,有機物豐富;硝化細菌、枯草芽孢桿菌卻需要溶氧,氧氣不足只能降低氨氮,不能降亞硝酸鹽。外用時應針對具體情況,加以選用。內服產酶益生素能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糞便中的有害物質,從腸道不斷排出的活菌能穩定地凈化水質,不會因外用活菌的突然進入破壞生態平衡,而且成本低。 
     
      五、正確使用藥物 
     
      1、慎用生石灰。生石灰作為提高水體的pH,改良底質及促進藻類繁殖起到一定作用,但正常用量,起不到殺毒殺菌的作用,反而使用不當會造成水變。尤其是藻類豐富,pH較高的水體,用后引起藻類的大量死亡,造成死鱉;另外在水體氨氮較高時,使用引發氨中毒。在養殖水體中,氨態氮以離子銨NH4+和非離子氨NH3的形式存在,兩者在水中可相互轉化。當水溫30℃時,pH為8.0時,非離子氨的百分比為7.5%,pH8.5時,為20%,pH9時,為45%,pH9.5時,為72%,pH10時,為89%。由于NH3不帶電荷,其半徑較小,容易穿透脂質性生物膜的疏水性微孔進入生物體內,造成鱉的氨中毒,其毒性可達NH4+的數十至數百倍,養殖中經常會出現死鱉體表無癥狀,細菌培育無病原體,肝臟腫大,淤血,鱉失血,底板發白,為非寄生性肝病的典型病癥。病因是慢性中毒。 
     
      2、不主張定期使用外用消毒劑,有病時則根據病情和水質狀況用藥。 
     
      3、靈活運用增氧藥物。當水質突變后,底質惡化或使用消毒劑后使用,能緩解水質缺氧情況。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