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學特性
櫻草是世界三大名花之一,四季櫻草又名四季報春、珠頭櫻草等。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狀莖呈褐色,葉基生,橢圓或近圓形。花冠高腳碟狀,有紫、藍、紅、白、粉色深淺不一?;ㄝ^藏報春花大,自春至秋陸續開放,花期甚長(1—5月),蒴果,種子細小,深褐色。有高花種和矮花種二大類型。全株入藥,清熱解毒。
原產于我國西南地區。喜冷涼濕潤,忌烈日曝曬,耐肥,不耐寒。生長適溫為13—18℃,土壤以腐殖質含量多的沙壤土最合適。
在良種繁育過程中,由于其栽培管理、種子采收、病蟲害防治等問題,給農民增收造成很大的不便。通過幾年的生產觀察,提出一種四季櫻草良種繁育的綜合技術與方法。特別是在冬寒、夏熱、干旱少雨的河西地區更適宜。
二、育苗
四季櫻草由于種子細小,育苗困難,為避免分苗,一般采用營養缽育苗。
1、營養土的配制:營養土一般用泥炭土和園無腐土配制。比例為1:1。土要摻和均勻,或泥炭和珍珠巖混合。可選用250g百菌清、500g硫酸亞鐵與300kg營養土混合消毒處理。pH值為6—6.5,EC<0.5。
2、苗床準備:苗床要平整,寬1—1.2m。培養土準備好后,裝入營養紙缽,擺放在苗床內。不同苗床之間留出20—30cm的排水溝,以防床內積水。
3、播種:播后3周EC值為1.5,一般在7—8月,正值高溫季節。而櫻草出苗的適溫又以15℃以下為宜,在白天溫度為25℃,相對濕度為50%,夜間溫度降至13℃,濕度達到100%會有冷凝水產生。因此,苗床要充分遮蔭,以降低溫度,同時還要保持一定的光照,光照過強會使葉片發黃花莖縮短,出現落花現象,或花色不正。約7—10天種子發芽,15天以后出苗,當出苗率達到60%以上時,逐漸減少遮蔭。以免小苗徒長。苗出齊后,注意通風,保持干燥。小苗長出兩片真葉時分苗移植到小花盆內,長出5—6片真葉時定植(或播后8—9周上盆)。
三、定植方法
櫻草在河西走廊多冬季溫室栽培,因櫻草有長柱頭和短柱頭之分,在花開后將苗床上的花形、花色差的苗淘汰,然后將多余的植株按長柱頭和短柱頭分開定植,這樣會推遲定植時間。
1、起壟:選通風好、排水好的溫室,將地面整平然后起壟,畦面寬50cm,溝寬30?m,壟高15cm,壟面要平整。
2、灌水:壟起好后灌水,濕潤床土,待苗床略干,在壟面上覆蓋薄膜保水。
3、定植:于12月至次年1月以株距30cm,行距40cm雙行定植。長柱頭為母本苗和短柱頭為父本苗按比例3:1分行栽植,以便將來授粉時取粉方便,定植后及時澆穩苗水。
四、櫻草授粉技術
當櫻草的植株長到一定大小時就可以開始授粉,授粉不可過遲,否則,后期外界氣溫升高,花粉逐漸減少,影響授粉結實。在氣溫為18—25℃時授粉易坐果,否則授粉時間短,造成產品產量降低。因櫻草有短柱花和長柱花之分,一般短柱頭花作為父本長柱頭花作為母本間隔4—5天授粉一次。一般取一朵父本花的粉可授3—4朵母本花。授粉后果實成熟期間溫度宜保持在18—20℃,光照為25klux。櫻草的花期較長,單個花10—15天才慢慢凋謝,授粉7—10天后,花瓣顏色漸漸變深,用手一觸即落時,即可將授了粉的花除去花瓣。高花種授粉后25—30天果實膨大,矮花種13—18天膨大,果實膨大后30—40天成熟。在授粉結實期切忌葉面噴水,否則,漏斗狀萼片里易積水造成果實腐爛。
五、田間管理
1、定植緩苗:冬季為使溫室內溫濕度適宜櫻草生長,土壤應保持一定的濕度,每隔20—30天澆一次水,每次澆水需深施化肥,施肥量不宜過大。前期以N肥為主,營養苗長大后,以P肥為主,以促使花蕾著生,盛花期減少施肥量。澆水隨季節及植株生長發育情況來掌握,防止過干過濕。另外,溫室內氣溫較低時,在苗床上再扣小拱棚保溫。當棚內夜間溫度達到12—13℃時即可除去小拱棚。4月份后氣溫升高,光照增強,需要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達到降溫的目的。在授粉結束后停止噴水,避免果實腐爛。
2、施肥:應掌握“四多”、“四不”、“四少”原則。即葉黃株瘦多施肥,發芽前多施肥、孕蕾多施、花后多施;肥壯少施、發芽少施、開花少施、雨季少施;徒長不施、新栽不施(可施稀薄的肥水)、盛暑不施、休眠不施。同時盆花施肥有“三忌”:一忌濃肥、二忌熱肥、三忌生肥。同時采用“薄肥勤施,由淡漸濃”的方法,無機肥有機肥相配合,無機肥的濃度最好不超過0.1%,有機肥要充分腐熱。
六、果實采收
果實膨大30—40天后,便可成熟。櫻草自然授粉后若不人為損傷,柱頭一直不脫落。但隨著果實的膨大、成熟,柱頭也漸漸干枯,直到柱頭完全干枯,即可采收。當果實頂部慢慢開裂時,將果實連同果柄采下,先將種子放入室內通風處5—6天,陰干,再曬干搓出種子,放入瓶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