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日光溫室蔬菜栽培綜合配套技術

   日期:2016-05-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1    
第三節 日光溫室蔬菜栽培綜合配套技術 由于日光溫室越冬茬瓜菜栽培,是在嚴冬季節逆境中完成的。為了克服外界逆境給作物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建造好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的前提下,需要圍繞瓜菜的常規栽培技術,采取一系列特定的、與日光溫室瓜菜栽培密切相關的配套技術,如增光保溫技術,室內環境調控技術,嫁接育苗技術,植株調整技術,促進根系發育技術,二氧化碳施肥技術,地膜覆蓋技術和微滴灌技術等。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綜合配套技術,是獲得穩產高產的保證。 一、增光保溫技術 如前所述冀優互型二代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合理的采光角度和優良的蓄熱性能為增光保溫奠定了基礎。但是,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必須進行科學的外部覆蓋、保溫和管理。 (一)采用透光好的多功能大棚膜 實際證明進行越冬茬喜溫果菜生產,采用0.10~0.12mmPVC-聚氯乙烯長壽無滴膜,較PE-聚乙烯長壽無滴膜透光保溫性能好;EVA一乙烯一醋酸乙烯多功能膜較PVC、PE膜透光性表現更佳。因此EVA膜是目前北方日光溫室喜溫蔬菜生產推廣的新一代產品。吉林的延邊、河北的辛集化工總廠均有生產。但是,無論采用那一種薄膜,都不同程度的對灰塵有一定的吸附性。因此要保持薄膜良好的透光性,在冬季要經常對薄膜表面灰塵進行清理,其方法或清掃或用墩布清洗,以保持薄膜良好的透光性能。 (二)采用多層覆蓋保溫 日光溫室的采光面也是主要的散熱面。為了保溫根據天氣變化在夜間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覆蓋草簾;二是在草簾下面增加一層保溫紙被;三是在室內加一層保溫幕。在通常生產中采用前兩種較多。保溫紙被采用遼寧省昌圖縣造紙廠生產的防水紙被較好,據河北省定興縣大面積應用,加蓋保溫紙被比對照室溫可提高3~4℃。 二、室內環境的調控技術 室內環境調控技術主要包括溫濕度、光照、養分和災害性天氣對策的調控等方面。在冬季通常光照較弱,一般采取增光措施,只有遇到連陰后驟晴時才采取適當遮光技術;養分的調控將在各品種栽培技術中敘述。因此,這里只講述溫濕度和災害天氣的調控技術。 (一)溫濕度的調控技術 大家知道植物生長發育需要一定溫度和濕度。日光溫室冬季生產處在外界逆境包圍的一個內部封閉環境條件下,其溫濕度變化規律與外界不同,大體歸納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室內氣溫晴天日較差明顯比外界大,陰天日變化較小,室內外氣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顯示相似的晝高夜低的變化規律,但并不存在明顯的正關系。即晴天室溫上升快,且中午常出現高于植物生長所需的上限溫度,稱之為“熱溢”;到了夜間則室溫下降緩慢,凌晨太陽出來揭簾時達到最低值;當外界出現極端低溫或連陰天時,室溫最低值有時出現低于植物生長發育所需求的下限溫度,稱之為,“熱虧”現象。 (2)室溫的水平分布為中間高南北兩側低;而室溫的垂直分布則為中上部高于下部; (3)室內土壤溫度高于外界的熱高效應,即0~25cm耕層,白天增溫,夜晚散熱降溫。晴天表層溫度高,下層溫度低;晚上或陰天則下層溫度比表層的高。25cm以下土溫則相對處于穩定。其水平分布為中部高于溫室邊緣部位。 (4)室內空氣常處在高濕條件下。相對濕度隨室溫升高而下降、室溫降低而升高;夜間高于白天,陰天高于晴天;在夜間、陰天或灌水之后室溫低的條件下室內常常處于飽和或接近飽和狀態。 (5)室內土壤濕度不受降水影響,可用灌水來調節。了解了溫室溫濕度的特點,可以根據作物生長發育需要,天氣變化情況,采取以下調控措施: ①增加保溫措施,減少熱量外溢; ②張掛鋁鉑反光幕,調節室內溫度分布均勻; ③通風換氣降溫降濕; ④臨時加火補溫,防止寒害發生; ⑤采用地膜覆蓋和膜下暗灌、微滴灌技術,調節土壤濕度,減少地面蒸發,降低空氣濕度。 (二)災害性天氣的管理技術 災害性天氣是指雪災、風災和連續陰天等天氣。雪災、風災可以通過建造堅固的冀優I型日光溫室和相應的扣膜壓膜來避免,而連陰天天氣往往給冬季生產帶來不同程度危害,如管理不當會出現寒害而死苗。因此,這里重點敘述連陰天的管理技術。 (1)中午揭開草簾,讓散射光透人溫室,使植物盡可能多地爭取光照; (2)晚揭、早蓋草簾和保溫紙被; (3)減少進出人溫室的次數,減少室溫的逸出; (4)夜間采取爐火加溫或明火臨時補溫; (5)當出現連陰后驟晴時,不要強光照,以避免植物因蒸騰脫水而萎蔫死亡。可以在棚膜上放花簾(即間隔放草簾),使植物根系吸收功能恢復后再加大光照和時間; (6)葉面噴營養液,采用營養液噴灑葉面或灌根對越冬茬喜溫瓜菜生長及抵御不良天氣影響都十分有利。據固安黃瓜大王魏國俊提供的經驗,其配方和使用方法如下:將兌水蔗糖20克加腐殖酸噴灑葉面。三、促進根系發育技術 由于北方日光溫室越冬在喜溫瓜菜栽培,常常遇到連陰天低溫寒害,近年來在栽培管理上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對地下根系的管理。唐山、承德應用的挖定植溝填加釀熱物技術、固安縣魏國俊采用磷酸50克加赤霉素1克加生根粉0.3克兌水15千克,噴灑葉面每隔10天灌一次根,從冬至到立春共灌4次。其同時研究的蔬菜定植后苗期的“深中淺”中耕技術,對促進根系發育、抗寒耐寒、獲得穩產高產提供了寶貴經驗。 (一)“深中淺”中耕促根技術 當萊苗定植之后,不急于加蓋地膜,而采取分三次中耕促根措施。如越冬茬黃瓜栽培,定植緩苗之后2—12葉中耕三次,第一次2—4片葉進行深中耕20—25厘米,促深層根生長,黃瓜再生兩片葉之后,即5~6片葉進行第二次10厘米的中耕,培育中層根,待深層根、中層根生長發育好后,8-10片葉再進行第三次表層上中耕,而后澆大水促花促果。隨著氣溫進入嚴冬再覆蓋地膜,從而促進三層根系發育良好。魏國俊的經驗證明,深中淺中耕促根系發育技術,其根系總量高出對照田1—1.5倍,越冬茬黃瓜在遇到明年冬季長達50多天的連陰天時生長沒有受到大的影響。 (二)挖定植溝填加釀熱物技術 即在溫室耕作面上,按蔬菜定植的行距,挖深30厘米,寬30~50厘米(視定植行距而定)的溝,填入碎秸桿或鋸末、圈肥、餅肥或雞糞,比例為5:3:2與土混合均勻,做壟或畦澆水塌墑后定植。這種方法雖然較為費工,但對于培肥地力促根生長發育、抵御不良天氣和獲取高產優質產品都有十分重要作用。四、二氧化碳施肥技術 針對于日光溫室氣密性強,嚴冬季節為了保溫蓄熱,通風系數小、時間短,造成室內二氧化碳缺乏,從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揭草簾后到通風之前,使用二氧化碳氣肥技術,一般畝增產20-30%,是溫室冬鮮菜生產中重要的配套措施之一。其原理是:溫室中二氧化碳濃度聚集量最高時,在早晨未揭苫前,一般濃度在1400—2500PPM,揭苫后,隨著作物光合作用的進行,使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至8—9點時,只有150—200PPM,如果通風不及時,還會更低。既使通風,二氧化碳濃度只能補充到300mg/kg,蔬菜作物仍然處于二氧化碳的饑餓狀態。如蔬菜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下,將嚴重影響其正常發育,導致營養積累減少,植株生長弱,根系發育差,并加速老化,影響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降低棚室蔬菜的經濟效益。此時增施二氧化碳氣肥,不僅有利于蔬菜高產,而且可改善品質,促進早熟。目前,河北省已有20多萬畝日光溫室使用,增產效果十分明顯。生產上常見的二氧化碳施肥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增施有機肥 土壤中大量施用有機肥料,不僅可以為作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而且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這是我國溫室增施二氧化碳常見的辦法。 (二)化學方法增施二氧化碳 利用碳酸鹽與強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具體作法:2千克碳酸氫銨加1.2千克硫酸反應后生產1千克二氧化碳,可使1畝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420PPM。溫室每10米,大棚每7米間隔放一個罐頭瓶,或非金屬器皿,懸掛在距地1.2米處。早上揭苫后放風前,一次性施放。目前,為了方便農民,現已研制出二氧化碳發生器,如河北省土壤肥料檢測中心制作的“田豐”牌二氧化碳發生器等,價格合理,使用安全。 (三)施固體二氧化碳氣肥 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寧夏宏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志國”牌雙微二氧化碳氣肥。使用方法:每平方一粒,埋深5厘米。棚室內達到18℃以上產氣量最大,一個月埋施一次。一般每畝棚室一茬作物施用量30千克,增產可達到20%以上。這種方法安全簡單,省工,無污染,是目前較好的方法。 (四)物理方法增施二氧化碳 采用于冰、液態二氧化碳釋放氣體,干冰是固體二氧化碳,便于定量施放,所得二氧化碳氣體純凈,但是成本高,不易貯藏和運輸、施放液態二氧化碳必須使用高壓鋼瓶貯運和施放。即在棚室頂部拉一根內徑6毫米,壁厚0.8—1.2毫米的塑料管。管上鉆放氣孔,孔向盡量指棚面,用電鉆打放氣孔,塑料管一端與鋼瓶減壓閥出口連接,采用塑料膠布或金屬絲緊固。 (五)生物發酵方法 在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術時應注意的事項: (1)施用時期:育苗期使用可在小苗出土后,連續施用20-25天。栽培期可在定植后到開花期連續施用。在停止施用時應提前逐日減少施用濃度,直到停止,防止植株出現早衰。 (2)施用時間:在每天揭苫后半小時開始施用,保持1-3小時,在通風前半小時停施。 (3)施用濃度: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應掌握在1000-1500PPM,陰天濃度要略低些,應在600-1000PPM。低溫寡照時期停用,避免出現負作用。 (4)農藝措施要相配套:施用二氧化碳時間,植株生長快,應控制好溫度,防止徒長。白天室溫提高2-3℃,夜間降低1-2℃;適當提高空氣濕度和地溫,以利于增強光合作用;增施磷鉀肥。五、低壓管道灌溉和滴灌技術 日光溫室中傳統大水漫灌不僅浪費水資源,降低地溫,影響作物根系的生長,同時增加了室內空氣濕度,在通風不及時或不易通風的條件下,易導致多種病害的發生和蔓延。低壓管道灌溉和滴灌技術的應用,大大改善了室內氣候環境,是深冬生產高產穩產的主要配套技術措施之一。一般蔬菜增產15—30%。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一是降低空氣濕度,減少了病害的發生和蔓延;二是室內地溫變幅小,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長;三是節約30~40%用水;四是可降低對土壤結構的破壞;五是節省1/3勞力。目前,滲灌技術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灌溉技術,但由于成本高,在我省使用很少,下面將低壓管道灌溉和滴灌技術做以下介紹: (一)低壓管道灌溉技術 低壓管道灌溉技術是近年來在露地或溫室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節水、節能型的新式灌溉技術。在固安縣日光溫室應用較多。它是利用低耗能機泵或由水位落差所提供的自然壓力水頭,通過支管輸入扎孔軟管來代替滴灌管灌溉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四省(省水、省電、省地、省工),一低(畝投資低),一少(年運行費用少),一強(適應性強),兩快(輸水快、澆地快)和三方便(操作應用方便、作業方便、維修養護方便)的特點。 低壓管道的布置和安裝:采用高壓聚乙烯管或聚氯乙稀管,內徑有25—100毫米不同規格,在管的內側依據作物株行距進行機械扎孔,孔徑0.5—0.7毫米。在溫室中一般采取南北行種植,支管布置在溫室的北側,滴水軟帶一般是依作物栽培行呈南北布置,滴水軟管帶與支管采用異徑三通或旁通連接。孔口向上,鋪設好后,用塑料薄膜蓋在上面,用支架將薄膜支起,從而使噴出的水滴均勻順薄膜下滴到土壤中。 (二)滴灌  滴灌是通過安裝在毛管上的滴頭將水一滴一滴、均勻又緩慢滴人作物根區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 (1)滴灌組成由水源、首部樞紐、輸水管道系統和滴頭四部分組成。首部樞紐包括水泵、動力機、化肥施加器、濾器、各種控制量測設備。這部分擔負著整個系統的驅動、檢測和調控任務,是控制中心。 滴灌輸水管道系統由于管、支管和毛管三級管道組成。干、支管一般采用直徑為20—100毫米的黑色高壓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管,埋入20—30厘米土中。毛管多采用內徑為10—15毫米管道,可以置于地表或埋人地表下。埋人地表下的可防止管道老化,延長使用壽命。 滴頭是滴灌系統的重要設備,因此,要求滴頭具有適度、均勻而穩定的流量,和防止堵塞性能。目前,我國滴頭有管式滴頭、孔口式滴頭、插接式滴頭、螺帽式滴頭、分流式滴頭與發絲式滴頭等十余種。  (2)布置和安裝:滴灌系統在布置時,首先要根據作物種類,合理選擇滴灌系統類型,合理布置各級管道,使整個系統長度最短,控制面積最大,水頭損失最小,投資最低。設施中一般采用移動式安裝,固定干支管,毛管可以移動。干、支、毛管三級管道相互垂直,毛管與作物種植方向一致。 (3)注意事項: ①為防止滴孔、滴頭堵塞。除安裝過濾器外,要進行定期清理。施肥時要去除雜質,溶解好。 ②壓力適中,避免軟管破裂。 ③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使用復合肥,以免出現營養元素的比例失調。 ④注意保管好軟管和塑料管材,防止管道漏水或堵塞。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