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環境條件

   日期:2016-05-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6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硝酸鹽含量和“三廢”污染等有害物的含量符合食用衛生標準的蔬菜(即不含規定不準含有的有毒物質,對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則要達到允許含量范圍以下的商品蔬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蔬菜產品講安全、講營養、講保健將成為第一消費時尚,會成為市場消費的主流。據了解,上海、廣州等城市已經開始實行蔬菜產品無公害準人市場檢驗制度。北京從2001年7月1日起也將采取菜市禁止有害蔬菜進京,全國各地將來也會采取相關措施。為此,我們必須迅速調整發展思路,采取果斷措施,實施無公害蔬菜生產系統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環境條件 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產地必須具備良好的土、水、氣條件,這是物質基礎。在生產區域選擇時,首先要注意到它的環境條件,包括土、水、氣經過嚴格的監測,證明它過去基本上沒有遭受到污染,即“本底值”不高;其次是經過調查研究,證明其附近沒有較大的污染源,今后也不會產生新的污染。 一、土壤條件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土壤不僅應滿足蔬菜生長發育對土壤環境的要求,而且還應達到允許生產無公害蔬菜的標準。(一)以輕壤土或砂壤土為佳要求熟土層厚度不低于30厘米,土壤質地疏松,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含量應在3%以上;蓄肥保肥能力強,能及時供給植物不同階段所需養分,能經常保持水解氮70ppm以上,代換性鉀100—150ppm,速效磷60—80ppm,氧化鎂150—240ppm,氧化鈣0.1%~0.14%,以及一定量硼、錳、鋅、銅、鐵、鋁等微量元素;這是不用或少用化肥的物質基礎。 (二)土壤保水、供水、供氧能力強 土壤供水性和通氣性決定于土壤的三相比、土壤容重和土壤顆粒組成的比例。適于生產蔬菜的土壤三相比為:固相占40%,氣相占28%,液相占32%,即土壤的孔隙度應達到60%。適宜的土壤容重為1.1~1.3克/立方厘米,最好在1.0克垃方厘米以下;土壤翻耕后,其硬度應保持在20—25千克秤方厘米范圍之內。 (三)土壤穩溫性好 溫室土壤應有較大的熱容量和導熱率,溫度變化比較平穩。土壤溫度狀況即土壤熱狀況,除了對根系生長直接影響外,還是土壤生物化學作用的動力。沒有一定的熱量條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土壤養分的吸收和釋放等都不能正常進行。 土壤溫度受土壤種類、土壤水分、土色、地面傾斜度以及植被等影響。如砂壤土比熱小,粘壤土比熱大。土壤比熱大時升溫慢,降溫也慢,保溫性能好。粘壤土最適于溫室栽種蔬菜。 (四)土壤衛生質量標準無公害蔬菜地的土壤應衛生,無病蟲寄生和不存在有害物質。同時要求六六六≤0.1%、DDT≤0.2%,否則不宜選做無公害蔬菜栽培用土。二、水質標準 無公害蔬菜的灌溉用水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84—85所列的二級標。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地面水、地下水和工業用水、城市污水作灌溉水源的農業用水。無公害蔬菜栽培應盡量用地下水。因地面水和工業廢水的水質很不穩定,無公害蔬菜栽培不得超過二類水質標準,其具體標準如表7——1所列。三、大氣環境 生產無公害蔬菜的大氣環境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田13095——82所列的一級標準。 一級標準為保護自然生態和人群健康,在長期接觸下不發生任何危害的空氣質量要求。種植無公害蔬菜的大氣環境應達到這一標準。 二級標準為保護人群健康和城市、鄉村的動、植物,在長期和短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傷害的空氣質量要求。 三級標準為保護人群不發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鄉村的一舶動、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長的空氣質量要求。標準的分級和限值如表7—-2。表2 空氣污染物三級標準濃度限制 農業環境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屬、有機氯、有機磷以及硝酸鹽等。它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主要通過水、肥、氣攜帶進入,并污染農田環境,同時還會繼續對周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因此,無公害蔬菜地區的環境除符合上述標準外,還應有一套保證措施,確保今后的生產過程中環境質量不出現下降。四、對化肥農藥的要求(一)農藥無公害蔬菜不得檢出各種蔬菜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其他農藥殘留量不超過標準允許含量范圍,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按蔬菜病蟲害安全控害技術規程DBl3/T437--2000總則要求(見附錄1)。 (2)低毒、低殘留農藥的使用,也不得隨意增加使用濃度和次數。 (3)用藥后,要達到安全間隔期后才能采收、出售和使用(見附錄1)。 (4)合理使用農藥,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和低毒、低殘留、對天敵安全的農藥及混配劑;農藥應交替使用。 (二)肥料 蔬菜中硝酸鹽含量不得超過432毫克/千克,肥料施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1)種植蔬菜不應單一使用氮肥,應氮、磷、鉀肥合理搭配使用。 (2)蔬菜生長中、后期,不得了偏施氮肥,應使用無公害蔬菜專用化肥、有機肥和其他有機或無機多元復合肥。 (3)糞肥應經腐熟處理(一般秋冬季漚制18—20天,春夏季漚制10—12天)后才能使用,蔬菜接近收獲階段不得使用糞肥作追肥。 (4)蔬菜種植前整地時要施石灰15~20千克/畝。 (5)不得使用垃圾肥種植葉菜類蔬菜。 五、幾種主要綠色蔬菜產品的衛生標準我國制定的黃瓜、番茄、菜豆、豇豆四種綠色食品蔬菜的檢測項目和衛生標準如表7--3。六、溫室環境與無公害蔬菜生產 1999年全國日光溫室面積已發展到500多萬畝,主要種植番茄、黃瓜、西葫蘆等多種高效益的蔬菜。人們為追求高效益往往忽視了環境保護,出現保護地生產的種種公害,成為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障礙。 (一)日光溫室內病蟲害嚴重,使用農藥次數多 我國的日光溫室多用塑料薄膜覆蓋,環境濕度大,加之設施簡陋,為了防寒保溫常較少通風降濕。溫室環境溫、濕度適宜,因而常導致病蟲害發生多,蔓延快,比露地生產來勢猛。再加上生產者缺乏經驗和必要的科學知識,對許多病蟲害不熟悉,初發階段不能及時識別出來,嚴重時只能靠加大藥量和頻繁打藥來控制,造成對環境和農產品的嚴重污染。日光溫室的發展為蔬菜周年生產、保障有效供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為蔬菜病蟲害越冬和滋生提供了場所,造成周年循環量增加,增大了病蟲害防治的難度。 (二)盲目施肥引起土壤積鹽及對產品污染 鹽類積聚引起的土壤溶液濃度增高是保護地土壤上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露地條件下,土壤溶液濃度一般在3000Ppm左右,而在溫室中常可達7000~8000PPm。溫室中土壤溶液濃度偏高,除與溫室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條件之外,還有土壤的毛細管作用常易把深層的鹽類帶到土壤表層進行積聚。另外,在日光溫室中,高產值的誘惑常導致超量施肥的問題,施肥量往往超過理論值的3~10倍。尤其是新菜田,土壤肥力差,為了追求早熟、高產、高效益,往往采取多施化肥以“促”為主的管理措施,速效性氮肥施用量過大,不僅造成對土壤的危害,而且也會使產品中的硝酸鹽大量積累。危害消費者健康。 (三)連作障害逐年嚴重,限制著溫室蔬菜高產、穩產 溫室內的種植往往局限于主要幾種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較少輪作,長期單一作物的連作造成以下障害: (1)土傳病蟲害加重。 (2)土壤微生物自然平衡被破壞。 (3)土壤中的無機成分失去平衡,一些養分急劇減少,而另一些養分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從而影響了作物對養分的吸收。 (4)某些作物根系分泌出一些對自身有毒的物質,這些物質的積累會阻礙作物的生育。(5)長期過量使用氮肥,氮肥分解形成硝酸,而使土壤酸化。 (四)盲目使用激素 溫室栽培是逆時令的“反季節”生產,難度較大。為解決喜溫果菜的落花、落果、化瓜等問題,往往使用生長調節劑。為克服不良環境的影響,通常使用大量的生長調節劑。為了讓果實提早上市,常使用乙烯利催熟,這些都是無公害蔬菜生產所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的。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