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營養豐富,每100g鮮筍中含蛋白質0.8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1.8g,并富含維生素、胡蘿卜素等。由于萵筍屬半耐寒性蔬菜,喜冷涼,怕高溫,在炎熱的夏季種植生長不良。蘭州地區夏季涼爽,氣候溫和,利用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種植秋萵筍,不但增加淡季蔬菜花色品種,而且對夏秋季北菜南調,擴大外銷,提高農民收入,發展我市經濟有重要意義。
1 品種及播期選擇
宜選擇葉簇較小、節間較稀、莖部皮色為白綠色、抗病性好、耐熱性強而不易抽薹的尖葉類型。如太原青筍、西寧筍子、八斤棒筍子。
秋延遲萵筍播種過早,苗期氣溫高、日照長、易發生徒長或未熟抽薹。播種過晚產量不高。因此,蘭州地區塑料大棚秋延遲栽培,播種期應安排在7月中旬,日光溫室秋延遲栽培播種期為7月底。
2 低溫浸種催芽
萵筍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但此時播種正值高溫季節,常因地表溫度過高而影響出苗,采用低溫浸種催芽能加速出苗,保證苗全苗壯。其方法是:播前將種子放入冷水中浸泡6h,撈出擦去種皮表面上的水,用濕布包裹,放入電冰箱冷藏室,或者15~20℃下催芽。催芽期間早晚用溫水沖洗種子各1次,待70%種子露白時播種。
3 整地施肥播種
秋萵筍生長期短,底肥不足,土壤肥力低,植株營養生長條件差,會加速生殖生長,易發生未熟抽薹,充足的肥料能防止早期抽薹和提高產量。因此,播前必須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優質農家肥5000kg、三元復合肥25kg,撒施均勻,深翻耙平,然后按1m寬作畦,畦高12cm。
播前畦溝內灌水,水下滲后播種。每畦播2行,株距30cm。萵筍種子小,頂土弱,播種不宜過深,用竹棍劃破播種穴表土,點播種子,其上覆0.2cm厚細沙土,播種時間最好選在上午10∶00以前,以利種子頂土出苗,防止幼芽被播種穴高溫燒死。
4 田間管理
①及時間苗中耕 當幼苗出現2片真葉時,及早間苗,3~4片真葉時要進行定苗,每穴留1株健壯苗,6~7葉時,覆蓋地膜,防止后期因田間濕度過大,而引起霜霉病發生。定苗和覆膜前要及時中耕除草,以利蹲苗,促進根系發育、蓮座葉增多,使嫩莖生長健壯。
②肥水管理 秋萵筍播種后,溫度高,蒸發量大,出苗期間要保持田間濕潤,勤澆淺灌,促進出苗。出苗后適當控水,畦面見干見濕,使葉片肥厚、平展,防止徒長。覆蓋地膜前結合澆水追施少量速效氮肥,667平方米施用量10kg。以后減少澆水,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生長。當長出1個葉環,苗子“團棵”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團棵肥”,以加速葉片的發生與葉面積擴大。封壟前,莖部開始膨大時進行第三次追肥,促進莖部肥大,即“催筍肥”。每次每667平方米用硫銨或尿素15kg,追肥結合澆水進行。生長后期適當控水,防止裂莖。
③溫度管理 秋萵筍生長后期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進行保溫防寒。當外界最低溫度達5~6℃時,大棚或日光溫室要覆蓋塑料薄膜,覆蓋初期,注意通風,隨氣溫不斷下降,逐漸減小通風量和通風時間。
④防治病蟲害 秋萵筍生長期處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為霜霉病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生長期用40%乙膦鋁300倍液或64%殺毒礬600倍液交替噴霧。生長中后期可每10天噴藥1次。
5 采收
萵筍以心葉與外葉平口時為采收適期。塑料大棚覆蓋保溫栽培的萵筍可在11月中旬采收上市。日光溫室保溫性好,在平口期及時于晴天掐去萵筍頂端生長點或花蕾,可延遲5~7天采收,增產一二成。
1 品種及播期選擇
宜選擇葉簇較小、節間較稀、莖部皮色為白綠色、抗病性好、耐熱性強而不易抽薹的尖葉類型。如太原青筍、西寧筍子、八斤棒筍子。
秋延遲萵筍播種過早,苗期氣溫高、日照長、易發生徒長或未熟抽薹。播種過晚產量不高。因此,蘭州地區塑料大棚秋延遲栽培,播種期應安排在7月中旬,日光溫室秋延遲栽培播種期為7月底。
2 低溫浸種催芽
萵筍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但此時播種正值高溫季節,常因地表溫度過高而影響出苗,采用低溫浸種催芽能加速出苗,保證苗全苗壯。其方法是:播前將種子放入冷水中浸泡6h,撈出擦去種皮表面上的水,用濕布包裹,放入電冰箱冷藏室,或者15~20℃下催芽。催芽期間早晚用溫水沖洗種子各1次,待70%種子露白時播種。
3 整地施肥播種
秋萵筍生長期短,底肥不足,土壤肥力低,植株營養生長條件差,會加速生殖生長,易發生未熟抽薹,充足的肥料能防止早期抽薹和提高產量。因此,播前必須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優質農家肥5000kg、三元復合肥25kg,撒施均勻,深翻耙平,然后按1m寬作畦,畦高12cm。
播前畦溝內灌水,水下滲后播種。每畦播2行,株距30cm。萵筍種子小,頂土弱,播種不宜過深,用竹棍劃破播種穴表土,點播種子,其上覆0.2cm厚細沙土,播種時間最好選在上午10∶00以前,以利種子頂土出苗,防止幼芽被播種穴高溫燒死。
4 田間管理
①及時間苗中耕 當幼苗出現2片真葉時,及早間苗,3~4片真葉時要進行定苗,每穴留1株健壯苗,6~7葉時,覆蓋地膜,防止后期因田間濕度過大,而引起霜霉病發生。定苗和覆膜前要及時中耕除草,以利蹲苗,促進根系發育、蓮座葉增多,使嫩莖生長健壯。
②肥水管理 秋萵筍播種后,溫度高,蒸發量大,出苗期間要保持田間濕潤,勤澆淺灌,促進出苗。出苗后適當控水,畦面見干見濕,使葉片肥厚、平展,防止徒長。覆蓋地膜前結合澆水追施少量速效氮肥,667平方米施用量10kg。以后減少澆水,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生長。當長出1個葉環,苗子“團棵”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團棵肥”,以加速葉片的發生與葉面積擴大。封壟前,莖部開始膨大時進行第三次追肥,促進莖部肥大,即“催筍肥”。每次每667平方米用硫銨或尿素15kg,追肥結合澆水進行。生長后期適當控水,防止裂莖。
③溫度管理 秋萵筍生長后期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進行保溫防寒。當外界最低溫度達5~6℃時,大棚或日光溫室要覆蓋塑料薄膜,覆蓋初期,注意通風,隨氣溫不斷下降,逐漸減小通風量和通風時間。
④防治病蟲害 秋萵筍生長期處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為霜霉病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生長期用40%乙膦鋁300倍液或64%殺毒礬600倍液交替噴霧。生長中后期可每10天噴藥1次。
5 采收
萵筍以心葉與外葉平口時為采收適期。塑料大棚覆蓋保溫栽培的萵筍可在11月中旬采收上市。日光溫室保溫性好,在平口期及時于晴天掐去萵筍頂端生長點或花蕾,可延遲5~7天采收,增產一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