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是我國南方種植的主要瓜類蔬菜,近年來,北方利用日光溫室大棚也有不少種植。在湖南,以春夏種植為主,是渡秋淡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
冬瓜地方品種很多,其瓜形、大小、果皮顏色等外觀性狀差異很大。果實有長棒形、短棒形(圓柱形)、近球形、扁球形之分。果皮顏色有黑色、青綠色、淡綠色、粉白色等類型。單瓜重有的只有0.5~2.0kg(節瓜類),有的10~20kg(目前栽培的大多數品種),有的高達30kg以上。但冬瓜對氣候、土壤等栽培條件的要求差異相對較小,一般都喜溫耐熱,忌冷濕和高溫多雨,生長適溫在20~30℃,10℃以下停止生長,5℃以下凍死,35℃以上發育不良,屬短日照作物,對日照要求不嚴,對土壤適應性廣,要求pH值在6.5以上,根系發達,需肥水量大。
冬瓜的品質多種多樣,有的肉質酥松,味微酸甜;有的肉質緊密,味粉甜。目前人們喜愛食用的為后者,冬瓜的商品品質與品種屬性相關,亦與栽培技術有密切的關系。根據筆者多年栽培試驗,要想奪取冬瓜優質高產,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1 品種選擇
以廣東黑皮冬瓜和衡陽扁擔冬瓜為佳。
①廣東黑皮冬瓜 果實圓柱形,兩端鈍圓,長約60cm,橫徑約25cm,瓜皮墨綠色,肉厚6.5cm,白色,肉質緊密,味清淡略粉,單瓜重13~15kg,耐貯運,晚熟,播種至收獲170~180天,每667平方米產量5000kg以上。
②衡陽扁擔冬瓜 果實長棒形,下端略尖(形似炮彈),長70~90cm,橫徑約20cm,瓜皮綠色,肉厚6.5cm,上部基本無心室,下部心室也很小,肉質緊密,白色,外圈淡綠色,味粉甜,單瓜重10~12kg,耐貯運,中熟,播種至收獲150~160天,667平方米產量4000kg以上。
2 播種育苗
根據衡陽的氣候特點,春夏冬瓜一般選擇3月中下旬播種,種子經45℃溫水浸泡30min,再用冷水浸種6h,然后用濕紗布包裹置于30℃的恒溫箱中催芽2~3天,待60%左右的種子發芽時,將種子直接播種到直徑9cm的營養缽中,采用塑料薄膜溫室大棚育苗,有利防寒,培育健壯整齊的幼苗。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苗齡25~30天時,選晴天移栽至大田,移栽時應將營養缽用水充分泡濕,定植后應澆足定根水。
3 選地定植
選擇地力肥沃、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的砂質土壤,且前作為非瓜類作物的地塊栽培,有利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提高冬瓜產量。整地時應深耕25cm左右,開溝起畦,畦寬1.5~2.0m(包溝),畦高25~30cm,單行定植,株距50~60cm,每667平方米種植700~800株。
4 肥水管理
冬瓜需肥水較多,要獲得高產,一定要施足基肥,起畦時,在畦中間開溝施下腐熟的豬糞、菜籽麩、生物有機肥等,每667平方米施1000kg作基肥,在定植開穴時,每穴再施入一些腐熟的農家肥0.5~1.0kg,讓幼苗根系能迅速吸收養分,促其生長發育。追肥應看植株長勢而定,掌握“前輕后重、由淡到濃”的原則,分3~4次進行,重點追肥應在結瓜后,瓜重約2kg的時候進行。要注意不要偏施氮肥,應N、P、K結合;不要總用化肥,要盡量多施腐熟人畜糞尿水;不要在大雨前后追肥,以免造成肥效損失和葉片發黃。冬瓜生長期間需水較多,但怕漬水,我省春夏季雨水多,低洼地容易形成漬澇,大雨時應注意及時排干積水。在夏末秋初易受到干旱威脅,應注意及時灌水抗旱,盡量保持田間濕潤。采收前10天要注意控制水分,盡量保持田間干爽,以利儲藏,減少爛瓜。
5 田間管理
①壓蔓 冬瓜容易產生不定根吸收養分,故應重視壓蔓,壓蔓時要將每株瓜藤在本植株周圍畦面打個圈,每隔3~4天選晴天用泥塊壓住節位,只壓3~4處,使節間增生不定根,待瓜藤在畦面壓15個節后,才引蔓上架。
②插竹引蔓 用3~4根竹竿搭成支架,支架上面橫架一條較粗的竹竿,連貫各支架成為“人”字形一條龍,以求穩固,當瓜蔓長到16~18個節時便可引蔓上架。引蔓時,根據畦的方位進行。圍繞支架逆時針打圈,引蔓上架時有計劃地把蔓尖引向西,利用瓜葉將果實完全遮住,避免陽光(特別是下午西斜的陽光)直接照射果實,灼傷瓜皮,影響品質。
③摘蔓留瓜 黑皮冬瓜和扁擔冬瓜都只留主蔓結瓜,側蔓應全部摘除。黑皮冬瓜在28~30個節間,扁擔冬瓜在20~22個節間留瓜,果實長得最大,最重,每株只留1瓜。如果想多次采收,則應在16節左右開始留第1個瓜,等到第1個瓜長到5kg左右,即采摘上市,馬上留第2個瓜,不能在1根藤上同時留2個以上瓜,這樣很難成活,即使成活也長得不大。
④護瓜 冬瓜個體大且重,長到后期,容易自然墜落,即使瓜柄不斷,也會使瓜蔓下垂,致使瓜蒂觸地而爛瓜,因此,應進行吊瓜,當果實長到5kg左右時,用簡易網袋套住瓜的下半部,然后將袋繩接長,縛在棚架橫梁上,使瓜柄離橫梁約50cm即可,這樣既留有上下繼續伸長的空間,又不至于觸地。留瓜后,瓜蔓繼續生長,從留瓜節間再長15個節位后,應摘頂,使養分集中供應果實,吊瓜10天左右應注意觀察棚架是否歪斜,如有歪斜或棟梁中部下垂,應立即添加頂梁柱,加固棚架,防止塌棚。
⑤采收與貯藏 冬瓜一般以食用老熟瓜為主,當冬瓜表皮顏色轉黑(扁擔冬瓜轉為青綠色)發亮,茸毛基本脫落時便可采收。此時從開花到采收40~50天,采收的瓜最重。否則,采摘過早,瓜沒長到最大,采摘晚了,熟透了,喪失水分,成為“海綿瓜”,不僅質量減輕,而且品質下降。采摘時間應選晴天下午進行,雨后不能采摘,否則不耐貯運,易爛瓜。采收至貯運過程中,應做到小心輕放,貯藏地方要陰涼、通風、干燥。貯藏期間應及時檢查,挑出病瓜,防止傳染。貯藏時間不要過長,一般不要超過30天,否則,容易喪失水分,形成“海綿瓜”,影響食味品質。
衡陽地區也有食用毛冬瓜(嫩冬瓜)的習慣,根據市場行情可有意識的在低節位留瓜,待幼瓜長至3~5kg時,隨時采摘上市出售,摘嫩瓜不可收藏,也不宜長途販運。
6 病蟲害防治
冬瓜的病蟲害防治原則與種植其他蔬菜一樣,首先要優先選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上述兩個品種的抗病性都比較強,其次是要實行與非瓜類作物多年輪作。第三是要加強田間管理,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過渡寄主;清除病葉、病果,防止相互感染;深溝高畦種植,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植株根系健壯發育,從而增強冬瓜植株對病害的抵抗力;大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害發生和傳播的風險。在做好上述工作后仍然可以見到冬瓜會發生一些常見的病蟲害,這時,藥劑防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冬瓜主要病害有:疫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可分別用殺毒礬、粉銹立克、甲基托布津、百菌清、鹽酸嗎啉胍?銅等藥劑防治,具體用藥劑量及施用濃度可參照產品說明書進行。
冬瓜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白粉虱、黑足黃守瓜、美洲斑潛蠅、瓜實蠅、瓜絹螟等,可分別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安保乳油、撲虱靈乳油、辛硫磷乳油,齊螨素乳油、溴氰菊酯、農地樂乳油等藥劑噴霧防治,對危害植株根系的害蟲(如黑守瓜)用藥劑灌根。只要防治及時,一般都有較好的效果。
在藥劑防治的過程中,應嚴格做到“四不”:一是不能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二是未見發病株或病害株(一般發病被害植株應達10%以上),不要事先用藥預防;三是不要在下雨前和晴天午后施藥,以免降低藥效,污染土壤,以及引起施藥人員中毒;四是在藥品安全間隔期間內(一般1個星期)不要采摘瓜果食用或出售,以免造成食物中毒。
冬瓜地方品種很多,其瓜形、大小、果皮顏色等外觀性狀差異很大。果實有長棒形、短棒形(圓柱形)、近球形、扁球形之分。果皮顏色有黑色、青綠色、淡綠色、粉白色等類型。單瓜重有的只有0.5~2.0kg(節瓜類),有的10~20kg(目前栽培的大多數品種),有的高達30kg以上。但冬瓜對氣候、土壤等栽培條件的要求差異相對較小,一般都喜溫耐熱,忌冷濕和高溫多雨,生長適溫在20~30℃,10℃以下停止生長,5℃以下凍死,35℃以上發育不良,屬短日照作物,對日照要求不嚴,對土壤適應性廣,要求pH值在6.5以上,根系發達,需肥水量大。
冬瓜的品質多種多樣,有的肉質酥松,味微酸甜;有的肉質緊密,味粉甜。目前人們喜愛食用的為后者,冬瓜的商品品質與品種屬性相關,亦與栽培技術有密切的關系。根據筆者多年栽培試驗,要想奪取冬瓜優質高產,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1 品種選擇
以廣東黑皮冬瓜和衡陽扁擔冬瓜為佳。
①廣東黑皮冬瓜 果實圓柱形,兩端鈍圓,長約60cm,橫徑約25cm,瓜皮墨綠色,肉厚6.5cm,白色,肉質緊密,味清淡略粉,單瓜重13~15kg,耐貯運,晚熟,播種至收獲170~180天,每667平方米產量5000kg以上。
②衡陽扁擔冬瓜 果實長棒形,下端略尖(形似炮彈),長70~90cm,橫徑約20cm,瓜皮綠色,肉厚6.5cm,上部基本無心室,下部心室也很小,肉質緊密,白色,外圈淡綠色,味粉甜,單瓜重10~12kg,耐貯運,中熟,播種至收獲150~160天,667平方米產量4000kg以上。
2 播種育苗
根據衡陽的氣候特點,春夏冬瓜一般選擇3月中下旬播種,種子經45℃溫水浸泡30min,再用冷水浸種6h,然后用濕紗布包裹置于30℃的恒溫箱中催芽2~3天,待60%左右的種子發芽時,將種子直接播種到直徑9cm的營養缽中,采用塑料薄膜溫室大棚育苗,有利防寒,培育健壯整齊的幼苗。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苗齡25~30天時,選晴天移栽至大田,移栽時應將營養缽用水充分泡濕,定植后應澆足定根水。
3 選地定植
選擇地力肥沃、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的砂質土壤,且前作為非瓜類作物的地塊栽培,有利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提高冬瓜產量。整地時應深耕25cm左右,開溝起畦,畦寬1.5~2.0m(包溝),畦高25~30cm,單行定植,株距50~60cm,每667平方米種植700~800株。
4 肥水管理
冬瓜需肥水較多,要獲得高產,一定要施足基肥,起畦時,在畦中間開溝施下腐熟的豬糞、菜籽麩、生物有機肥等,每667平方米施1000kg作基肥,在定植開穴時,每穴再施入一些腐熟的農家肥0.5~1.0kg,讓幼苗根系能迅速吸收養分,促其生長發育。追肥應看植株長勢而定,掌握“前輕后重、由淡到濃”的原則,分3~4次進行,重點追肥應在結瓜后,瓜重約2kg的時候進行。要注意不要偏施氮肥,應N、P、K結合;不要總用化肥,要盡量多施腐熟人畜糞尿水;不要在大雨前后追肥,以免造成肥效損失和葉片發黃。冬瓜生長期間需水較多,但怕漬水,我省春夏季雨水多,低洼地容易形成漬澇,大雨時應注意及時排干積水。在夏末秋初易受到干旱威脅,應注意及時灌水抗旱,盡量保持田間濕潤。采收前10天要注意控制水分,盡量保持田間干爽,以利儲藏,減少爛瓜。
5 田間管理
①壓蔓 冬瓜容易產生不定根吸收養分,故應重視壓蔓,壓蔓時要將每株瓜藤在本植株周圍畦面打個圈,每隔3~4天選晴天用泥塊壓住節位,只壓3~4處,使節間增生不定根,待瓜藤在畦面壓15個節后,才引蔓上架。
②插竹引蔓 用3~4根竹竿搭成支架,支架上面橫架一條較粗的竹竿,連貫各支架成為“人”字形一條龍,以求穩固,當瓜蔓長到16~18個節時便可引蔓上架。引蔓時,根據畦的方位進行。圍繞支架逆時針打圈,引蔓上架時有計劃地把蔓尖引向西,利用瓜葉將果實完全遮住,避免陽光(特別是下午西斜的陽光)直接照射果實,灼傷瓜皮,影響品質。
③摘蔓留瓜 黑皮冬瓜和扁擔冬瓜都只留主蔓結瓜,側蔓應全部摘除。黑皮冬瓜在28~30個節間,扁擔冬瓜在20~22個節間留瓜,果實長得最大,最重,每株只留1瓜。如果想多次采收,則應在16節左右開始留第1個瓜,等到第1個瓜長到5kg左右,即采摘上市,馬上留第2個瓜,不能在1根藤上同時留2個以上瓜,這樣很難成活,即使成活也長得不大。
④護瓜 冬瓜個體大且重,長到后期,容易自然墜落,即使瓜柄不斷,也會使瓜蔓下垂,致使瓜蒂觸地而爛瓜,因此,應進行吊瓜,當果實長到5kg左右時,用簡易網袋套住瓜的下半部,然后將袋繩接長,縛在棚架橫梁上,使瓜柄離橫梁約50cm即可,這樣既留有上下繼續伸長的空間,又不至于觸地。留瓜后,瓜蔓繼續生長,從留瓜節間再長15個節位后,應摘頂,使養分集中供應果實,吊瓜10天左右應注意觀察棚架是否歪斜,如有歪斜或棟梁中部下垂,應立即添加頂梁柱,加固棚架,防止塌棚。
⑤采收與貯藏 冬瓜一般以食用老熟瓜為主,當冬瓜表皮顏色轉黑(扁擔冬瓜轉為青綠色)發亮,茸毛基本脫落時便可采收。此時從開花到采收40~50天,采收的瓜最重。否則,采摘過早,瓜沒長到最大,采摘晚了,熟透了,喪失水分,成為“海綿瓜”,不僅質量減輕,而且品質下降。采摘時間應選晴天下午進行,雨后不能采摘,否則不耐貯運,易爛瓜。采收至貯運過程中,應做到小心輕放,貯藏地方要陰涼、通風、干燥。貯藏期間應及時檢查,挑出病瓜,防止傳染。貯藏時間不要過長,一般不要超過30天,否則,容易喪失水分,形成“海綿瓜”,影響食味品質。
衡陽地區也有食用毛冬瓜(嫩冬瓜)的習慣,根據市場行情可有意識的在低節位留瓜,待幼瓜長至3~5kg時,隨時采摘上市出售,摘嫩瓜不可收藏,也不宜長途販運。
6 病蟲害防治
冬瓜的病蟲害防治原則與種植其他蔬菜一樣,首先要優先選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上述兩個品種的抗病性都比較強,其次是要實行與非瓜類作物多年輪作。第三是要加強田間管理,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過渡寄主;清除病葉、病果,防止相互感染;深溝高畦種植,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植株根系健壯發育,從而增強冬瓜植株對病害的抵抗力;大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害發生和傳播的風險。在做好上述工作后仍然可以見到冬瓜會發生一些常見的病蟲害,這時,藥劑防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冬瓜主要病害有:疫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可分別用殺毒礬、粉銹立克、甲基托布津、百菌清、鹽酸嗎啉胍?銅等藥劑防治,具體用藥劑量及施用濃度可參照產品說明書進行。
冬瓜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白粉虱、黑足黃守瓜、美洲斑潛蠅、瓜實蠅、瓜絹螟等,可分別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安保乳油、撲虱靈乳油、辛硫磷乳油,齊螨素乳油、溴氰菊酯、農地樂乳油等藥劑噴霧防治,對危害植株根系的害蟲(如黑守瓜)用藥劑灌根。只要防治及時,一般都有較好的效果。
在藥劑防治的過程中,應嚴格做到“四不”:一是不能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二是未見發病株或病害株(一般發病被害植株應達10%以上),不要事先用藥預防;三是不要在下雨前和晴天午后施藥,以免降低藥效,污染土壤,以及引起施藥人員中毒;四是在藥品安全間隔期間內(一般1個星期)不要采摘瓜果食用或出售,以免造成食物中毒。